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A股在2016年首個交易日的動盪,涉及因素雖眾多,但也反映出一個事實,就是內地投資者對去年7月股災的心理陰影,並未因過去幾個月市况轉穩而完全消除,一旦風吹草動即變驚弓之鳥,究其原因,源於當日中央為求托市,包括匯金等國家隊、券商及各上市公司股東不顧一切地增持,結果積存了大量蟹貨,惟至今仍未有適當的釋放渠道。
學者:趁泡沫爆破前離場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就形容,這是一個被有關部門包裹住的「大泡沫」,且當日救市所買的股份如果可以解禁,衝擊的並不止有關公司的股價,而是整體市場的表現;因此,雖然市場已有預期大股東解禁,亦沒有足夠證據證明會即時出現大量拋售,但市場就是憂慮會否一個針孔就把整個泡沫內的壓力一口氣宣泄,於是趁針孔未出現時趕快離場,造成恐慌。
事實上,自中央暴力救市後,何時退市、怎樣退市一直備受關注,雖然過去數月部分救市措施已經被取消,例如IPO發行宣布重啟、部分匯金股份轉讓予子公司及取消券商每日淨買入限制等(見表),但如何消化救市隊伍手上蟹貨,有關部門一直未表態。
重建投資信心 由制度監管着手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前研究員易憲容便表示,無論以何種方式退市,關鍵點就是不能令市場波動,而要市場不波動,重點是先重建投資者信心,但這不僅僅靠升市去建立,還要從制度及監管着手,否則一點點變化便可令信心再崩潰。
胡星斗亦言,觀乎中證監昨日的緊急澄清,有關部門對於退市方案可能未有明確步驟,估計短時間內除了一些制度改革及推出個別細則外,不會有大規模退市方案的出現。
學者:趁泡沫爆破前離場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就形容,這是一個被有關部門包裹住的「大泡沫」,且當日救市所買的股份如果可以解禁,衝擊的並不止有關公司的股價,而是整體市場的表現;因此,雖然市場已有預期大股東解禁,亦沒有足夠證據證明會即時出現大量拋售,但市場就是憂慮會否一個針孔就把整個泡沫內的壓力一口氣宣泄,於是趁針孔未出現時趕快離場,造成恐慌。
事實上,自中央暴力救市後,何時退市、怎樣退市一直備受關注,雖然過去數月部分救市措施已經被取消,例如IPO發行宣布重啟、部分匯金股份轉讓予子公司及取消券商每日淨買入限制等(見表),但如何消化救市隊伍手上蟹貨,有關部門一直未表態。
重建投資信心 由制度監管着手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前研究員易憲容便表示,無論以何種方式退市,關鍵點就是不能令市場波動,而要市場不波動,重點是先重建投資者信心,但這不僅僅靠升市去建立,還要從制度及監管着手,否則一點點變化便可令信心再崩潰。
胡星斗亦言,觀乎中證監昨日的緊急澄清,有關部門對於退市方案可能未有明確步驟,估計短時間內除了一些制度改革及推出個別細則外,不會有大規模退市方案的出現。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