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專門出版大陸高層權鬥內幕書籍的香港銅鑼灣書店負責人失蹤,已經不是第一宗了,自去年10月開始,該書店5位股東及職員先後出事。有的在泰國住所被帶走,有的回大陸後失去蹤影。事發初期,都有像最近失蹤的股東李波一樣,打電話回家報平安,稱正在協助處理事件,一段時間不能回來,然後,就音信全無。
同樣是銅鑼灣書店負責人,同樣是人間蒸發,同樣是被擄劫被帶走,但事發地點不在香港,港人似乎無動於中。到李波被聲稱買書的顧客誘騙到貨倉然後失蹤,回鄉證仍留在家中抽屜,更無正式出境紀錄,報平安的電話,又有深圳來電顯示,港人才驚覺香港這地方不再安全,「一國兩制」的界線已經不存在,無法無天的抓捕不但在大陸發生,香港也絕不能獨善其身。
「一國兩制」屏障威力有多大?
始終無法明白港人這種無可救藥的僥倖心態,如果擄劫抓捕可以發生在另一個主權國家泰國,那麼,同屬中國主權下的香港,「一國兩制」這個屏障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可以力阻大陸公安越境執法?任何殘酷的現實,都無法喚醒裝睡的人,再過不久,或許他們又會說:「你不出版這些禁書,不做令共產黨不高興的事就可以了。我們只是血肉之軀,沒槍沒炮,共產黨是鬥不過的。」或許,他們是對的,如果我們甘心情願放棄新聞言論出版表達自由,眼巴巴的看着「一國兩制」50年不變摧毁在我們這代人手裏。
大陸公安越境執法,並不是始於今天,1997年前後都曾經發生,但今天特區政府的回應,與事情的嚴重性,完全不成比例。
2004年6月,7名神秘人在西區摩星嶺有可疑活動,居民報警,有人向警方自稱內地公安,來香港「做嘢」。7人被拘捕,證實兩人是廣東省公安,其餘5人身分敏感未有披露,他們的目標是一名內地男子。事件被揭發,公安雖未有擄走任何人,輿論的嘩然程度,比今天有過之而無不及。
2004年的特首董建華,發表了態度清晰措辭頗為強硬的聲明:「行政長官董建華對於報章報道懷疑有內地公安人員越境查案一事,表示高度關注。他強調,若有關事件屬實,則絕不可以接受。他已經要求保安局局長向內地有關單位了解及跟進。」
2016年的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出席電台節目後見記者,被問到銅鑼灣書店事件。
記者:「司長,銅鑼灣書店嘅失蹤案,政府係咪會唔關注此事呢?會點樣去處理?」
林鄭:「各位傳媒,踏入2016年,我喺呢度祝大家未來一年工作順利、萬事如意、身體健康。」答非所問,顯然在迴避問題。
記者鍥而不捨追問:「銅鑼灣書店嗰單事件,其實已經唔止一個香港人在外地失蹤,今次更懷疑喺香港本地被人綁架返大陸。其實呢件事……」
林鄭面露不悅:「特區政府非常關心香港人無論喺本地,或喺外地嘅福祉,所以呢個案我知道警務處已經做緊工作。」
記者:「但係咪有涉嫌係內地嘅執法人員呢?」
林鄭:「家正做緊調查,我們唔方便作任何評論。」
記者再問:「點樣可以安到香港人心呢?其實大家家都好擔心會有內地嘅國安或者公安喺香港執法?」
林鄭:「我講咗嘞,我哋警務處嘅同事已經做緊工作。」說到這裏,司長顯得一臉不耐煩。
2004年的保安局長李少光這樣回應記者:「我可以重申,香港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都會嚴格執行『一國兩制』。根據『一國兩制』下,香港以外的執法人員在香港是沒有執法權力的,而香港警方一定會依法處理任何違法的事件」,「香港特區政府是很關注這些事件,警方亦很關注。一旦有這些指控,我們一定會與內地有關單位澄清,並看看他們是否真的知道有這些事件」。
2016年的署理保安局長李家超卻這樣說:「我認為現階段不應作任何判斷,希望讓警方調查蒐集證據,我們再對事件作判斷和結論」,「香港是一個法治的地方,在香港,執法權只限於香港特區的執法部門才擁有,任何在香港的人士都受到香港的法律保障,包括他的自由和人身安全」。
10年前後 官員取態對比鮮明
同樣是大陸公安越境執法,10年前後,特區官員的反應和取態,對比鮮明。
10年前的董建華年代,捍衛「一國兩制」,特區官員仍有丁點的勇氣和決心。10年後到了梁振英執政,「一國兩制」或許仍未蕩然無存,但官員的堅持和良心,衰過董建華年代。
再10年之後,香港又會變成怎樣?可能,最近熱爆的電影《十年》就是答案。
([email protected])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