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跌138點,收報21188點,成交金額724億元。A股裂口低開達3%,已是首個熔斷的警戒線,但神奇地甫開市便有買盤湧現,滬深兩市即時雙雙倒升,其後傳出原來是國家隊再度登場,並同時干預在岸人民幣匯價曲線支持股市,但消息一出A股立即拾級而下,上證指曾跌破開市位,之後可能是國家隊再度發力,滬指再次拗腰彈逾100點或3%。今年首個交易日全球股市齊大跌,多歸咎於於A股的熔斷機制,但昨日市場對中國的恐慌情緒其實有所改善,例如離岸人民幣拆息就有所回落,由周一的6.08厘降至5.6厘。在這情况下,美匯指數和日圓匯價雙雙走強,避險情緒依然高漲。
2015年7月,由於場外配資被強制清理,整個A股市場崩盤式下跌,為了穩住局勢,中央當時入市支持其實亦無可厚非。但當前的股市升跌,不見得對金融系統或市場信心有重大影響,惟市場升不破3600點,一天熔斷後,3200點又要出手托市,市傳新規出台前又不允許減持。升又乏力、跌又不准又不可減持,真不知中央希望股市如何發展下去了。
A股升又升不起 跌又沽不得
股市有其自身規律,偏高自然有沽盤,價殘亦能吸引資金,特別是目前內地錢多資產少,只要股市有投資價值,何愁會缺乏買盤?但中央禁止減持扭曲供求,整個12月維持在3600點的高位,結果大家都在禁令完結前走人。
除了在第3周(12月21日至25日)因打新資金湧入,錄得證券保證金淨流入3419億元(人民幣.下同),其餘3周均流出,上周更大幅走資5905億元,1個月下來走資總額高達4106億元。在相對便宜得多之下,反而港股通已連續47日錄得淨流入。內地的思維依然是一切得聽從指示,絕不允許市場自行發展運作,領導要升則升,要跌則跌。這種思維較熔斷更可怕,一天不改變,A股只會愈來愈死寂,券商股暫不宜沾手。
中央思維不改變 勿沾券商股
有了去年的經驗,外資其實都對中國政府的有趣決定作好充份心理準備,首天股匯齊跌幅度是較為驚嚇,但恒指波動指數也只是處於23水平,相對於去年突如其來的股災和匯改時高達40和45,大家都不是特別恐慌,而昨日離岸人民幣拆息亦見回落。筆者認為中國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影響力巨大,但將全球跌市都歸咎於此卻過於簡單化,市場真正害怕的,其實是全球經濟都不好,連美國也明顯走樣了(至少製造業如是),但加碼寬鬆既刺激不起資產價格,更救不了經濟,更何况,幾位今年有投票權的聯儲局委員相繼表態年內應加息3至5次。
市場憂全球經濟都不好
美國PMI連續兩個月低於50,為2009年6、7月以來首次,12月更只有48.2;韓國12月出口下跌13.8%遠遜預期;印度製造業亦出現兩年來首度收縮。歐洲暫時仍受惠於歐元貶值,但佔全球經濟一半的新興市場欠佳,美國似乎亦走下坡,靠貶值來刺激這條路也不能走得多遠。經濟不好、央行政策若非失效(歐、日、中)便是轉向(聯儲局副主席Fisher已直言市場過熱便應加息),今年首兩個交易日,有正回報的資產就主要是債券、黃金、日圓和美匯指數,是典型的避險格局。
[江宗仁 還看今朝]
2015年7月,由於場外配資被強制清理,整個A股市場崩盤式下跌,為了穩住局勢,中央當時入市支持其實亦無可厚非。但當前的股市升跌,不見得對金融系統或市場信心有重大影響,惟市場升不破3600點,一天熔斷後,3200點又要出手托市,市傳新規出台前又不允許減持。升又乏力、跌又不准又不可減持,真不知中央希望股市如何發展下去了。
A股升又升不起 跌又沽不得
股市有其自身規律,偏高自然有沽盤,價殘亦能吸引資金,特別是目前內地錢多資產少,只要股市有投資價值,何愁會缺乏買盤?但中央禁止減持扭曲供求,整個12月維持在3600點的高位,結果大家都在禁令完結前走人。
除了在第3周(12月21日至25日)因打新資金湧入,錄得證券保證金淨流入3419億元(人民幣.下同),其餘3周均流出,上周更大幅走資5905億元,1個月下來走資總額高達4106億元。在相對便宜得多之下,反而港股通已連續47日錄得淨流入。內地的思維依然是一切得聽從指示,絕不允許市場自行發展運作,領導要升則升,要跌則跌。這種思維較熔斷更可怕,一天不改變,A股只會愈來愈死寂,券商股暫不宜沾手。
中央思維不改變 勿沾券商股
有了去年的經驗,外資其實都對中國政府的有趣決定作好充份心理準備,首天股匯齊跌幅度是較為驚嚇,但恒指波動指數也只是處於23水平,相對於去年突如其來的股災和匯改時高達40和45,大家都不是特別恐慌,而昨日離岸人民幣拆息亦見回落。筆者認為中國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影響力巨大,但將全球跌市都歸咎於此卻過於簡單化,市場真正害怕的,其實是全球經濟都不好,連美國也明顯走樣了(至少製造業如是),但加碼寬鬆既刺激不起資產價格,更救不了經濟,更何况,幾位今年有投票權的聯儲局委員相繼表態年內應加息3至5次。
市場憂全球經濟都不好
美國PMI連續兩個月低於50,為2009年6、7月以來首次,12月更只有48.2;韓國12月出口下跌13.8%遠遜預期;印度製造業亦出現兩年來首度收縮。歐洲暫時仍受惠於歐元貶值,但佔全球經濟一半的新興市場欠佳,美國似乎亦走下坡,靠貶值來刺激這條路也不能走得多遠。經濟不好、央行政策若非失效(歐、日、中)便是轉向(聯儲局副主席Fisher已直言市場過熱便應加息),今年首兩個交易日,有正回報的資產就主要是債券、黃金、日圓和美匯指數,是典型的避險格局。
[江宗仁 還看今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