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剛實施「熔斷」機制,首日一口氣跌穿5%及7%界線,令A股市場在周一提早收市;香港市場也受拖累,若跌穿21,000點,後市會變差,在此水平投資組合宜以保守為主,惟有不少投資者手持股份,也不想在現水平沽售,那就可以考慮利用沽空產品為手上好倉對冲。而現時市場上可以選擇的產品主要是窩輪、牛熊證、期權及期指,投資者可以因應自己承受風險能力而選擇不同產品。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創辦人王弼在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時常分享自己用期權對冲的心得。買入期權合約的投資者需要繳付期權金(Premium),以換取交易相關資產權利,沽出期權合約者可以收取期權金。期權涉及不同的行使價,當中又有時間值及內在值影響,與期指單看指數變動決定賺蝕不同。
一般而言,購入期權的投資者,可以視乎市况選擇是否在到期日行使交易權利。一旦買方決定行使該合約,則沽出期權合約者(Option Writer)必須履行合約,進行交易。所以,沽出期權合約一方需要繳付按金,以確保在到期日能夠履行合約,而買方則只需繳付期權金。
認沽證熊證投入資本較小
涉足股票期權的初階者,最好選擇買入認購或認沽期權,這樣風險較低。只有當投資者持有正股,並想對冲持貨風險時,才應選擇做空。投資者在投資期權時要留意風險,包括期權持有者損失全部期權金的風險。與股票不同,期權運作有一定之時限,所以了解期權可能帶來利潤的時限是非常重要的。若投資者付不起10多萬元的期指按金,又擔心市况大上大落,被追收孖展的風險增加,可考慮投入資本相對較小、具槓桿效應的認沽證及熊證。
認沽證是以行使價在特定期限內出售相關掛鈎資產(如指數、個別股份、外幣等)。在不明朗的市况下,投資者如看淡某資產或大市的走勢,便可藉着購入相關認沽證,把握相關資產價格下跌的時機而獲利,同時也可為自己持有的股票進行適度對冲。由於窩輪具有槓桿效應,投資者的潛在回報或虧損,將較掛鈎資產的實際變幅為大。
以一隻1兌1、有3倍槓桿的認沽證為例,當相關資產每下跌1%,理論上Put輪價格會上升3%。當然,除了掛鈎資產價格變動外,影響認沽證價格的因素甚多,包括窩輪的引伸波幅、行使價、街貨量、相關資產的派息金額(由於大藍籌派息穩定,派息率一早已預期,影響價格較小) 等。
至於熊證,結構透明度較高,價格基本上不受引伸波幅影響, 與相關資產價格變化有近1兌1關係,投資者毋須擔心資產的期權引伸波幅影響熊證;除行使價外,熊證還有收回價,當掛鈎資產觸及收回價時,熊證會被即時強制收回並停止交易。
法興:去年新上市牛熊證過萬隻
昨日,法興證券環球股票產品部上市產品銷售主管陳其志表示,2015年牛熊證新上市數目達到過萬是歷年來首次,除市况波動外,投資者對該產品愈見成熟,若市况短期波動,也見投資者利用熊證作對冲,但持有時間較短;反之牛熊證或窩輪多在市况向下時會吸納好倉。
由於市况波動,部分恒指熊證距離收回水平為恒指22,200點,槓桿比率達15倍,以短線作投資目標,該等牛熊證也受到歡迎。
不過,A股市場剛推出熔斷機制,因周一A股市場跌5%及7%需停市,而A股市場表現會否影響香港衍生工具市場,陳其志表示,由於香港掛鈎A股產品主要為ETF,對流動量及對冲未有造成很大影響。
明報記者
[龍彩霞 理財專題]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