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曾淵滄:冷靜機制 反而造成恐慌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08日 06:35
2016年01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自從國際基金貨幣組織(IMF)決定將人民幣於2016年10月1日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前後,人民幣出現兩輪貶值,第一輪是2015年8月11日,短暫而急促,引起震驚但是很快就恢復。


第二輪貶值是連續性的,不斷地貶,貶到許多玩人民幣期貨、過量對冲人民幣的廠商叫苦連天,更糟糕的事是引起人們拋售A股,理由就是持有A股就等於持有人民幣,於是A股也出現了去年6月第一次股災之後的第二輪股災,第一次股災滬綜指由5000點跌至3000點現支持,回升至3600點。現在,又一次跌近3100點,再度挑戰3000點的支持位,如果守不住,就是股災。


歷史證明 停市不能消除恐慌

熔斷機制當然也是股災的幫兇及第一導火線,一踏入2016年,首4個交易天就出現兩次熔斷,一開始測試熔斷就馬上斷了,多可怕,恐慌心態就出現了,熔斷機制的本意是冷卻市場,現在卻變成製造恐慌。


1987年,港股停市4天,帶來大股災,2001年911,美股也停市,停市後也是大股災,看來停市並不能消除恐慌,1月4日及1月7日,A股兩度停市而港股不停市,結果是港股的跌幅遠低於A股,本來有人擔心A股停市後會使到不能在A股沽貨的人來香港沽H股,結果這個現象沒有出現,這是好事。


人民幣不斷的貶值對東南亞新興國家來說是壞消息,過去幾年,東南亞新興國家就是靠着人民幣不斷升值而提高競爭力,吸引在中國的廠家搬廠到東南亞,如今人民幣貶值,東南亞是否仍有吸引力?東南亞的工廠會不會回流中國?中國與部分東南亞國家的南海紛爭,使到人民幣貶值的問題更增加一層政治外交的博弈。


中國須在多方面尋求平衡

中國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朱鎔基當總理時,人民幣也曾經大幅貶值,將人民幣的官價一口氣貶到黑市價,沒有引起震驚,因為當時的中國仍然是經濟小國,今日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的升跌會影響許多國家,特別是新興工業國。


解鈴還需繫鈴人,股災由人民幣貶值引起,會不會再不斷地出現股災,就得看中國政府如何處理人民幣的匯率。要知道,一直到今日,人民幣的匯率依然是由中國政府決定的,不是市場決定,中國政府將在股市、外交、競爭力……多層次裏尋求平衡。


大學教授

[曾淵滄 滄海明珠]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