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龍應台以《傾聽一個人的記憶》為題,呼籲個人重拾記憶,並用「自覺的劍」來審視歷史。她先從母親失散在內地的哥哥談起,再提到自己幾乎毫無印象的外婆。她從因國共內戰而導致個人記憶斷裂的個人體驗,再延伸到集體記憶的層面。龍應台又以湖北宜昌夷陵區黃花鄉南邊村發現國軍烈士遺憾為例,再延伸到歐洲波蘭卡廷森林慘案,說明政治(權力)對記憶的割裂及人為掩蓋。
不管藍綠紅 要知慈悲心
在演講中,她還提到抗美援朝時,不少解放軍戰俘並非台灣官方所稱,因投奔自由而到台灣。很多戰俘才十幾歲,只想回家鄉,但不少人身體被刺上反共標語,「被反共」後只得投奔台灣。她又寄語年輕人,「要知道慈悲心是什麽。根本不要管它是藍的,還是綠的,還是紅的。如果從慈悲心出發,你就會知道有一些記憶絕對不可忘記,它唯一的動機就是慈悲心而已。」
在互動環節,北京大學教授賀衛方稱,面對歷史記憶,出現一些集體無意識的原因,不全然是官方的問題。龍應台認同賀的觀點,並認為現代社會的權力結構已經改變,除了政府,包括財團、市場、跨國企業及媒體,都有可能希望對歷史記憶進行重塑。至於有什麼記憶是可以被忘掉的,她說,「我覺得舊情人可以忘掉。」
不管藍綠紅 要知慈悲心
在演講中,她還提到抗美援朝時,不少解放軍戰俘並非台灣官方所稱,因投奔自由而到台灣。很多戰俘才十幾歲,只想回家鄉,但不少人身體被刺上反共標語,「被反共」後只得投奔台灣。她又寄語年輕人,「要知道慈悲心是什麽。根本不要管它是藍的,還是綠的,還是紅的。如果從慈悲心出發,你就會知道有一些記憶絕對不可忘記,它唯一的動機就是慈悲心而已。」
在互動環節,北京大學教授賀衛方稱,面對歷史記憶,出現一些集體無意識的原因,不全然是官方的問題。龍應台認同賀的觀點,並認為現代社會的權力結構已經改變,除了政府,包括財團、市場、跨國企業及媒體,都有可能希望對歷史記憶進行重塑。至於有什麼記憶是可以被忘掉的,她說,「我覺得舊情人可以忘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