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北京聞風:習治國理論體系已形成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08日 06:35
2016年01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新年伊始,內地官媒連續刊文宣傳習近平治國新理念。1月3日,新華社開設「治國理政新實踐」新欄目,發刊詞稱目的是「宣傳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取得的新實踐、新成就及新經驗」。據悉新專欄每周將發2到3組稿。《人民日報》App亦推送《習近平治國理政3年這些已「習」以為常》,總結近3年來外交、反腐、改革等方面新變化。同時,《中國日報》網推出系列報道「習近平治國理政系列談」,宣傳總結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將成未來一段時間的內地輿論主流。


30多年改革經驗為未來鋪墊

分析人士認為,連串宣傳說明,本屆領導人執政期已過半,是時候總結「前半程」摸着石頭過河的經驗,為「後半程」的施政做鋪墊了。集中宣傳一系列理論創新,不僅是對過去經驗的總結,亦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理念定下基調。北京學者認為,從本屆領導人執政以來各種新的表述來看,新的理論體系已初步形成。


自執政以來,習近平屢次提出治國新理念,執政之初提出「中國夢」,是習近平的發展觀,是本屆領導人的執政目標。2014年5月首提「新常態」,說明中國經濟不再唯GDP論英雄,而是理性看待經濟增速,基於此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外交重合作共贏 經濟重轉型

外交層面,2014年,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意在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邊多邊機制,借助既有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已成為中國最高層級戰略。習近平在多個場合提到的「命運共同體」,也透露了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


目前最新最熱的詞,是去年12月21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明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及「供給側結構改革」等。前者再次表明,中國的發展不以西方經濟學為指導,而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結合中國改革新實踐的結果。後者則被認為是正確認識經濟形勢後選擇的經濟治理藥方,也是問題倒逼的必經關口,是解決中長期經濟問題的根本之道。


北京學者認為,習近平執政以來,在改革、發展、開放等觀念方面均有新的提法及描述。梳理後發現,其新的理論體系已初步形成。這個新理論體系更加適應當前內地發展趨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指導意義。


鍾鳴九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