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企排隊港上市 集2600億 年內登場 金融機構成主力長青網文章

2016年01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1月08日 06:35
2016年01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大市波動,但無礙內地企業爭先來港上市融資。其中金融機構延續去年勢頭,料再成今年新股市場主力,包括中國郵儲銀行、浙商銀行、天津銀行、國銀租賃等近10家公司計劃年內登場,初步集資規模已達2600億元。


去年前十大IPO中 ,內地金融公司佔據一半,集資額更佔逾六成。目前已經遞交上市申請的公司中,金融服務行業亦佔19%。展望今年,最為矚目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便計劃今年內上市,近日正開始籌備甄選承銷團,集資規模一度被傳為250億美元(約1940億港元),雖然最新消息大幅降為100億美元,但仍有望成為今年最大宗IPO。


去年遭遇冷落的城商行今年還將陸續有來。其中浙商銀行已遞交上市申請,擬於今年4月或5月上市,集資78億元,天津銀行亦擬於上半年搶閘。至於已經轉投A股的江蘇銀行和上海銀行,消息指未放棄在港上市,在時機成熟後將捲土重來。


海通:料年內融資需求強勁

今年還將迎來兩家金融租賃公司,同樣計劃在第二季上市,包括中國銀行(3988)旗下飛機租賃以及國開行旗下國銀租賃,分別集資234億和78億元。平安集團旗下網絡融資平台陸金所,亦謀求第二或第三季上市,集資390億元。此外,傳中原地產將在近期進行招股,上市集資應對內地市場競爭。


海通國際企業融資行政總裁石平對今年新股市場保持樂觀,他表示,正因經濟疲弱,機構要儲備資金以度過「嚴冬」,因此預計融資需求將保持強勁,加上內地優質資產有限,本港投資亦會較活躍。此前安永報告指出,預計今年金融公司籌資額將保持前列,不限於銀行與保險,資產管理及小型貸款公司都將積極謀求在港上市。


港去年IPO集資額首次冠全球

港交所昨日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新上市公司為138家,較2014年增長13%,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為337億美元(約2620億港元),位列全球第一。2015年市場總成交額為26.1萬億元,平均每日成交額為1056億元,按年增長20%。滬股通及港股通日均成交額分別為64億人民幣和34億元。


明報記者 武君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