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 2012/13學年起,公帑資助學位增至每年1.5萬個
˙ 副學位升學的大學三年級銜接學位,逐步增至每年4000個
˙ 下學年起增書簿津貼定額津貼,全額學生一年津貼1000元、半額500元
新高中學制下,每年將有8萬名畢業生爭入大學,但大學學額一直僧多粥少。昨日發表的施政報告將教育視為重點之一,建議每年增撥10億元,2012年起增加資助大學學額380個,至1.5萬個,供副學位銜接大學高年級的學額則逐步倍增至4000個,再加上私立大學提供約8000個學額,屆時可望有三成適齡學生讀大學,即每3人爭一個大學學位。
增380資助學位「少得可憐」
政府預料,隨着適齡學生減少,大學生佔適齡學生比例,至2020年將增至逾50%。不過,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批評,資助大學學額加幅「少得可憐,是雞肋中的雞肋」,預計仍有大批符合升讀大學資格的學生未能獲派學位,政府對支援中小學教學亦無着墨,削減對基礎教育的承擔。
在傳統高考制度下,每年有3萬個高考生爭逐14,500個資助大學學位,每兩人爭一學額,但新高中學制合併會考及高考後,每年有多達8萬名高中生透過文憑試爭入大學,當中約六成學生可取得5科2級成績以上,符合升讀專上課程資格但不獲派學位,使專上學額供不應求。
施政報告針對專上教育問題,建議每年增撥10億元擴大專上學位課程,當中4億元增加380個資助大學學額,加上去年批予香港教育學院增辦非教育課程的120個學額,每年八大院校學額將增至1.5萬個。政府發言人補充,新課程包括醫療及新興產業等相關課程,以配合社會未來發展。
年撥1億資助自資院校
對於循副學士銜接大學學位的學生,政府將於2012年起,分3年逐步增加大學高年級銜接學額,由現時2000個,增至2014年的4000個。政府將撥出25億元成立基金,每年利用基金收入約1億元,為自資院校提供獎學金、質素提升資助和評審資助。
政府預料,隨着資助學位總數達1.9萬個,加上8000個自資院校學位,大學總學額可達2.7萬個,即有三成高中生可升讀大學。
教協會長馮偉華表示,政府增加副學位銜接學額只能紓緩短期升學問題,長遠必須增加資助學額數目,以及減輕學生大學貸款。明愛徐誠斌學院校長關清平歡迎自資院校基金,長遠期望政府能推出「大學學券制」,協助學生升讀自資院校。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史美倫認為今次學額增幅可觀,教資會將利用12至15年的八大學術課程規劃的過程,向政府建議如何安排新增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