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學習上的探索,就如現實的探險。例如我從學校所在的西半山步行到薄扶林水塘,如果我過去未有這個經驗的話,就要多方找尋路徑,包括請教有經驗的人(權威)、找旅遊書(參考書)、找Google地圖(網上資訊),甚至問路人(訪問)。同樣,我就是以這種態度處理通識科專題報告。
受訪者更投入訪問
我的專題報告題目是「香港青少年的酗酒問題」。我選擇此題目的背景是香港社會及媒體很少論及青少年的酗酒問題,相關文章討論亦較少,題目算是冷門。我認為冷門題目是不錯的選擇,優點如下﹕
第一、題目較少公眾討論,同學在報告中的處理角度及討論觀點會較容易掌握,特別是不用避開因為被人討論到「爛」而要另找話題,所探討的角度不會輕易被認為是膚淺或重複;
第二、做問卷或訪談時,受訪者不會覺得題目老生常談,較易投入訪問,而他們的意見亦較易在報告中呈現。
缺乏文獻 評論分析靠自己
當然,選擇冷門題目亦要面對考驗——具權威及參考的文獻較少,評論往往要靠自己分析及以個人意見為主。然而,沒有權威文獻不代表同學可以任意妄為而寄望能考獲好成績。我的報告很大程度是參照禁毒處2004年「學生服用藥物情况調查」中所披露的酗酒情况,另我亦參考了這個報告的研究方法。
我的研究方法包括問卷調查及訪談。問卷樣式就是參考禁毒處對服用藥物的提問,而我問的是酒精,例如首次飲用酒精年歲及在何處飲用等。至於訪談內容的重點在於18歲以下青少年是否容易買到酒精飲品,包括便利店及酒吧,我訪問的從業員不多,是以筆錄方式記錄訪談要點。
根據禁毒處2004年「學生服用藥物情况調查」,67.4%青少年曾飲酒。而我的問卷調查結果亦與此相互印證。另外,我的研究最大發現就是,很多人包括銷售酒精飲品的便利店及酒吧從業員,對於出售酒精給未成年人士是較寬鬆。
預留足夠時間籌備
另外一提,做好專題報告的重點之一,就是執行的能力。在準備報告的過程中,有些步驟需時較長,不是個人加點衝勁用兩三個晚上就可以做好,例如問卷及訪談,需要與別人聯絡及安排時間等,這些工序一定要有足夠時間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