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議題﹕青年住屋問題
學習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學習目標﹕
◆知識﹕
.透過了解青年置業困難的議題,分析香港住屋現况,並明白影響生活素質的不同因素(如經濟、社會、環境、政治及文化等),當中住屋問題正是一大因素
.探討政府回應市民訴求的不同方式(制度化和非制度化),制度化渠道中最直接的是透過每年的施政報告反映
.明白居住問題可能會影響個人發展及人生規劃
◆技能﹕
利用數據及個案,從不同角度衡量生活素質的問題。同時利用個案分析,探討導致香港住屋及青年置業問題的成因。另外透過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分析他們對政府回應市民訴求的觀點及其價值觀
◆價值與態度﹕
.批判政府能否回應社會訴求
.在反思政府調動公共資源的爭議時,先建立個人重視的價值觀
.培養正向態度,努力充實自己及訂立清晰的個人目標,提升個人在社會中的競爭力,從而改善個人生活條件及面對逆境的能力
模擬試題
◆資料回應題
1. 參考上述資料,試指出香港青年面對的生活素質挑戰,並分析原因。
2. 參考文中的個案,上題指出的問題會對青年造成什麼影響?
◆延伸回應題
1. 政府在制定施政措施時要考慮什麼因素?檢視過往及剛公布施政報告的重點措施,你認為政府能否有效回應市民有關住屋的訴求?
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 這題首先要求同學利用數據及資料,指出有關生活素質的問題,然後再分析原因。同學可指出衡量生活素質的不同指標,這次議題則是圍繞住屋問題。
探討原因時,同學可透過內在因素(如個人能力、社經地位)及外在因素(如經濟層面、政府政策等)去分析。個人競爭力方面,可指出職業及社經地位可能會影響置業或租住能力及計劃。從宏觀經濟層面分析,可指出香港的樓價及租金上升幅度遠大於市民收入升幅,導致年輕一群無法置業。另外,同學亦可從政府政策出發,指出香港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
2. 同學首先要針對上題指出的住屋問題對香港青年的短期及長期影響。短期而言,可利用文中的調查及個案,指出他們需面對條件較差的居住環境。部分人置業無望,令更多單身青年轉向申請公屋。有部分更因要符合申請公屋的入息條件,被迫降低薪金,影響生活條件。
長遠而言,由於年輕一族未能安居樂業,會對政府的施政不滿,影響對香港的歸屬感,甚至出現反社會心態,部分人的人生規劃更大受影響(如結婚生育)。
◆延伸回應題
1. 同學首先可指出政府制定措施回應市民訴求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如訴求的急切及重要、相關利益群體的重要程度、不同措施的成效與影響、政府可調動的社會資源)。
第二部分,同學可分析施政報告的本質及過往施政重點如何回應社會訴求,並指出施政報告是政府接收及回應市民訴求的制度化渠道。同時,利用文中不同持份者的觀點,指出市民對住屋問題的訴求。最後,同學須個人表態,評鑑施政報告能否有效回應市民訴求。
顧問教師﹕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 謝萃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