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Ben:暑假我去葡萄牙旅行,發現右圖告示牌底行的日期寫法有兩個de,這個de是不是對應英語的of?”
“Paul:對,但用英語表達日期時,of不會出現兩次。”
■英文
英文表示日期的方式,在過去一二十年也不停轉變,我讀小學時,5月1日要寫成1st May,於是老師花大量時間教授那些「不規則」的日子寫法,例如每月的2號、12號和22號,要寫作2nd、12th和22nd,每月的3號、13號和23號則寫作3rd、13th和23rd,老師對這些日子的寫法都很認真,我們在家課中寫錯的話,都要受罰!到了高中時,很羨慕美式寫法,因為寫法很簡單,如May 1、June 12和July 23。當然香港人還是大多跟從英式寫法,雖然如此,今天的學童仍然很幸運,因為連英式寫法也省去數字的後綴,變為簡單的3 March、13 April和23 May,唯一要注意的,就是用口語讀出時,仍然要說the third of March,而不是*three March。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 高級導師施敏文博士(Paul)
■中文
在中文裏,對應着英語的of就是「的」、「嘅」。日期的書寫形式不會有「的」、「嘅」,如「8月25日」;可是在口語裏,電台主持人很多時候加上「嘅」字,如「各位聽眾,好快嚟到8月嘅25日」,「嘅」的位置正是月和日的中間,跟英語的of在長寫日期中的位置一樣,表達該月份裏的其中一個日子。日是比月低一級的時間單位,同樣,分也是比時低一級的時間單位。既然月、日中間可加插「嘅」,時、分中間亦可。這點在電台節目中找得到,因為主持人間中會這樣說:「睇睇大鐘,又到咗4點嘅20分。」在書面語裏,我們看不見「的」、「嘅」的蹤影;在口語裏,「嘅」就有規律地出現於月日、時分這兩個關係中。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高級導師歐陽偉豪博士(Ben)
(註:符號*標示不合語法的用法)
■有片睇:life.mingpao.com/dialogu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