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各國間的「貨幣戰爭」一觸即發,除了歐美的量化寬鬆政策,以及日圓重推「零息」成為市場焦點外,人民幣升值壓力和國際化也是城中熱話。所謂有危便有機,身兼人民大學講座教授的招商證券香港投資銀行業務董事總經理溫天納,近日以中國高校聯金融協會副主席身分,與該會其他會員合作出版了《人民幣國際化與香港新機遇》一書(見小圖),探討人民幣升值和國際化對中國和香港的利與弊,以及帶來的投資機遇。溫天納接受訪問時指人民幣若升得過急,固然會衝擊經濟,但對香港而言,人民幣持續溫和升值及國際化,對經濟和樓市會有支撐作用。
人民幣不斷升值,內地人手頭資金的購買力也相應加強,溫天納認為,這猶如曲線推動內地人買樓投資。事實上,歷經金融海嘯後,中國人磚頭保值的理念愈見鞏固,稍為有多餘錢也會投資買樓,而去年中國政府為了救市,令市場資金氾濫,新增貸款高近10萬億元,推動房地產銷售急增,樓價高企難下。
人幣升值 鼓勵熱錢來港置業
溫天納指出,有賴內地人強勁的消費力,令香港樓價也受惠而升勢連連。「雖說內地人來港買樓是隔山買牛,但絲毫不減他們來港買樓的決心。一車車來自各省市的睇樓團、買樓團,短短一兩天瘋狂睇5、6個樓盤,真正了解才購入的又有幾多個?……尤其是香港勝在有投資移民,只要觸及650萬元底線,便可名正言順做港人,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對不少內地商家、廠家意義巨大。」(編按:特首曾蔭權昨在公布施政報告時表示,會在今日起剔除購入物業可作投資移民項目)
他續稱,內地發展一日千里,有錢人如恒河沙數,報章上、電子媒體上不難見到內地豪客在香港一窩蜂搶購特色單位的蹤影;不少內地的「富二代」進駐九龍站、港島半山,對本港樓價有實在的支持。
溫的內地朋友向他表示,內地人普遍「唔貴唔買」,鍾情特色、複式天台單位,總之市場上只得一個最好,物以罕為貴,要顯身價!
料2020年前開放資本帳
溫天納認為,「除非再次發生類似97金融風暴、或08年金融海嘯,否則本港樓價不會大跌。本港發展商與內地小財團形式的房地產商不同,你看長實、新地、恒基、信和、新世界等,財力雄厚。因為供應少,若市况不佳可暫且不賣樓,不可能出現如內地般劈價求售的情况」。
他又指出,本港貴價物業愈來愈受到追捧,人民幣升值功不可沒。他認為,雖然中國資本帳暫未開放,但相信已有國際化的時間表,因中央已明確表明要在2020年前將上海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而之前資本帳應已開放,令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本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角色,會在資本帳開放前進一步加強。
「這實際上就是一個10年期的時間表,內地會逐步強化香港的金融產品。在實施人民幣全面兌換的前期階段,即2015至2020年間,香港必定會有更多如小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一類人民幣金融產品出現,將有更多人民幣資金來港,屆時人民幣匯率上升機會大增。」
溫指出,雖然現時內地客來港買樓已很普遍,人民幣一旦國際化和能夠自由兌換,將大量人民幣在港兌換港元買樓會更加方便。他相信,在可見的將來,本港外匯窗口有機會與美元脫鈎,與人民幣聯繫,當人民幣真正自由兌換、自由流通,而當所有內地中上階層人士無限制來港,內地人對本港的樓市股市甚至整體經濟的支持,將會更加顯效。
撰文:郭楣、陸振球
攝影:朱永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