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元近月持續下跌,迫使各國央行急於出招應對,連一向對黃金持懷疑態度的韓國央行,昨日也表明考慮增購黃金,以分散外匯儲備中的美元比重。與國債相比,黃金不會有息收,弱點明顯,韓國央行今次表態,顯示在美國準備加碼印銀紙搞量化寬鬆下,各國央行對美元資產價值下跌感到愈來愈不安。
韓國央行向來對黃金不屑一顧,但央行行長金仲秀周一卻表示,商品價格創紀錄和市場波動性,意味着韓國政府必須謹慎行事。 他對國會一個委員會表示:「對於加大外匯儲備中的黃金量,我們必須予以仔細考慮。」韓國外匯儲備目前總值約2900億美元,美元佔63%,黃金只有14噸,佔約0.2%,是大型經濟體中官方持有黃金最少的國家之一。理論上,韓國即使只作出小幅度調整,也會對黃金市場產生強大影響。
美財長:不會為出口壓美元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各國央行儲備中的黃金比例,平均約為10%,但美國、德國和法國的儲備中,有逾50%是黃金(表)。諮詢公司GFMS表示,由於新興國家近期紛紛購入黃金,以及歐洲停止拋售黃金,今年各國央行勢必自1988年以來首次錄得黃金淨買入。
韓國立場的改變,正值中國、印度、泰國和孟加拉等亞洲國家在美元疲弱背景下增購黃金。為韓國央行提供黃金儲備建議的一名人士稱,韓國央行對購買黃金「持接受態度」,但央行內部仍有「不同意見」。
韓國的態度也反映了各國對美國加緊瘋狂印銀紙推低美元的憂慮。美元近期不斷貶值,令各國憂心通脹升溫,紛謀出招抗通脹和遏止本國貨幣升勢。美國財長蓋特納昨試圖安撫各國,表示在他「有生之年」美元仍將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矢言美國不會為了出口優勢,刻意讓美元貶值。他稱︰「應讓民眾了解美國以至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通過貨幣貶值來變得更繁榮、更具競爭力,這對美國是不可行、不切實際的策略,我們不會採用這策略。」蓋特納對上一次高調談論強美元政策已是2月份的事,當時市場擔心美國巨額赤字和經濟增長放緩。
流動性低 央行大量購金不可行
雖然韓國央行考慮增購黃金,但實際上央行大量追逐黃金並不可行。以中國為例,外匯儲備達2.64萬億美元,當中包括1054噸黃金,佔約1.5%。中國任何大規模增持黃金的行動,都將引發金市瘋狂上升,即使僅是動用1%外儲(即264億美元)。對央行來說,投資黃金的壞處是沒有派息,實物儲存更需要一定成本。更重要的問題是,美債是流動性極強的資產,可相當於現金使用,這對央行應付日常操作十分重要,但黃金不具備以上優點。國際金價近期屢創新高,其主要幕後推手,要數專注於黃金投資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由於黃金ETF必須持有相對等的實體黃金,所以這種基金會隨着資金流入而不斷不問價地購買黃金,令黃金升勢一浪高於一浪。
撰文:郭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