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港人工時長的問題在過去10年有惡化趨勢。本年第2季有近70萬人每周工作多於60小時,較10年前多出10萬人,增幅達16.8%。職工盟昨日指出,5大重災行業包括飲食業、物業管理、保安服務、陸路運輸及零售業,要求特首曾蔭權任內提交標準工時法案,並規定每周標準工時為44小時,加班補水時薪為正常工資的150%。
促特首任內提標準工時法案
56歲的區先生在葵涌貨櫃碼頭任職貨櫃車司機,月入1.1萬至1.2萬元,每天工作14小時,試過連續工作36小時,跟兒子少見面,關係疏離,「做這份工已20年,兩個仔都20多歲了,當我陌生人一樣,要搵食很無奈,幸好太太諒解,不少工友曾因工時長而影響家庭關係,甚至離婚」。
點心師傅羅鄧敬亦慨嘆難以照顧子女,之前平均每天工作達14小時,「打份工似是賣命!去年9月熬不住,唯有轉工,但每天仍做12小時」。
近半國家加班補水工資150%
政府計劃在明年最低工資實施後,開始研究標準工時,職工盟政策研究幹事潘文翰指出,國際勞工公約第47號訂定每周標準工時為40小時,有近半國家將加班補水訂為正常工資的150%,僱主組織經常推說規管工時會影響工作彈性,其實亞洲鄰近國家及地區的法例已容許一定彈性(見表),但僱主必須與工會及僱員協商。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