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再出招限制發水樓,明年4月前提交的建築圖則雖仍可「發水」,但必須在兩年內動工,田生集團項目總監陳志凌透露,很多收購項目其實早已入了圖則,毋須趕尾班車,因為發展商要確保收購完成後可盡快重建。他又批評政府收緊發水樓政策,反而會令市區重建進度減慢。
項目已入則 毋須趕尾班車
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則指政府的做法有一個背後含意,就是逼你趕入則之餘,再逼你在兩年內動工趕建樓,正中政府下懷,估計幾年後房屋供應會增加得很快。他說﹕「過去西半山就是一個例子,當時提出收緊地積比率,結果很多發展商趕入則,令其後西半山的房屋供應增加。」
料發展商收購降價
對於政府新招的實際效果,建築師吳永順表示,至少做了預防措施,避免將來出現更多大型的發水樓,但他指政策沒有追溯力,很多發展商早已入了圖則,特別是那些收購重建,通常會在未收購完成前已入則。估計受新政策影響的,會是近月的賣地項目,如九龍塘義德道、粉嶺地皮等。
現時田生集團在香港舊區有超過300個收購項目,陳子凌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很多已入了圖則,因為這是慣常做法,他批評政府收緊發水樓造成雙輸局面,因為發水的項目都是一些環保、改善生活的設施,政府應改善銷售一手樓宇的透明度,而非限制發水面積。他又指,當可發水面積減少,發展商未必肯出太高價收購,結果會令市區重建減慢。
對於規定入圖則兩年內要建樓,他指對舊樓重建發展商不利,因為即使是強制拍賣都要花一年半,未必趕得及動工。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