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施政報告建議政府資助學生參加內地交流,前布政司鍾逸傑接受專訪時表示,他一直擔任中文大學學長,與學生交流,卻發現部分學生只曾到北京及上海等大城市,無法全面認識中國的城鄉差異。他曾資助一些中大生往西安認識國情,建議教育局交流團拓展至內地農村。
前布政司鍾逸傑於1973年曾以香港足總副主席身分到訪北京,成為當時首名進入內地的香港官員。他憶述,當時正值內地文革,離開北京後他和妻子一同乘坐蒸汽火車南下,花兩星期經上海、南京、廣州再回港,他說﹕「當時物資短缺,大部分人只穿著啡色或藍色的衣服。」
首港官入內地 對中國改觀
鍾逸傑形容﹕「這次旅程彌補自己內心對中國欠缺的認識。」他自此對中國有所改觀,後來亦鼓勵學生到內地遊歷認識國情。「我一直參加中文大學學長計劃,幾年前曾問學生曾否返回內地,他表示到過北京,我隨即資助旅費讓他前往西安遊歷,令他大開眼界。」
自掏腰包助學生西部遊歷
他認為,香港學生前往內地大城市,只能認識中國的一部分,若要全面認識中國,則應前往不同地方。他指過去30多年來多次返回內地,見證內地大城市和農村的發展,內地農村人民工作很艱苦,但生活過得很快樂,建議教育局日後舉辦的交流團種類應涉及城市和農村。
現時內地發展迅速,不少外國大學希望加強與內地和本港的聯繫。鍾逸傑曾於1966年前往英國肯特大學修讀為期半年的地方行政系統課程,該校近日來港宣傳和招生,亦邀請鍾逸傑以校友身分協助。
肯特大學將為中國和香港學生籌募獎學金,並加強與中國聯繫,鍾逸傑憶述,當年肯特大學剛成立,全校只有他和證監會主席方正來自香港,但學校經過40多年發展,已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及巴黎設立校園,並有四分之一學生屬交流生,相信可吸引有意修讀國際政治的香港學生。
明報記者 蕭輝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