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兩家大型銀行——建設銀行(0939)和中國銀行(3988)共1350億元(人民幣•下同)供股計劃,昨日同獲中國證監會審核通過。證券界人士預料,兩行最快下月初啟動供股,以趕及在年底前完成「抽水」過程。
建行和中行的供股計劃,早前已獲股東會、銀監會通過。韓資證券行分析員指出,交通銀行(3328)早於今年5月底獲證監會通過供股的申請後,隨即於一周後宣布供股,相信建行和中行也會在取得書面批准後,盡快啟動供股程序,加上由於供股往往需時1個月左右,料兩行會爭取在11月、資金尚充裕的時候完成,以免拖延至12月、基金經理開始「收爐」時才進行。
昨午尾市中資金融股突然全線下挫,建行跌1.6%至7.42元,中行跌2%至4.5元。
日前央行加息四分一厘,分析普遍認為對銀行業的息差有正面影響。不過,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昨日出席會議時指出,內地正在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將對銀行業帶來非常深遠、重大和深刻的影響,直接影響監管和信貸政策,也會影響貸款存量和質量。
王兆星續指出,直接融資的比例會提高,將有更多企業由銀行的融資體系,流入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而利率也會逐步走向市場化,將對銀行的業務空間和盈利能力,帶來新的挑戰。
肖鋼:當前是內銀「走出去」良機
中行董事長肖鋼日前則在《中國金融》雜誌撰文指出,目前的「後危機時代」是內地銀行「走出去」的良機,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重挫的金融機構,尚需時恢復元氣,因此具備條件的銀行應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國際市場中提升競爭能力。同時亦須注意風險,尤其全球經濟復蘇仍不穩定,企業對海外經營環境不了解,亦會給銀行國際化經營帶來風險。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