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的門票連日被市民搶購,康文署指截至昨日僅剩5%門票,建議市民若想作最後衝刺購票,應約齊親友主攻閒日上午時段的門票,因為下午及晚間均已爆滿。康文署稱,最快下周一公布是否加推門票及每天延長兩小時參觀時間,以滿足市民熱情。
網上售票塞車 1.5小時未登入
每張10元的門票繼續熱銷,有人仍在網上以10倍價錢炒賣,市民如何購票最有效率?康文署數據可見端倪。康文署發言人透露,60萬張展覽門票中,至昨日已售出56.5萬張,其中市民在各售票點買了49萬張,網上僅售出6萬多張,只有幾千張門票透過電話預售賣出。發言人指網上售票受制於線路,會出現網絡塞車。記者在購票網頁斷續點擊近1.5小時,仍未能登入。
發言人稱,周六、周日及閒日晚上6時後門票已爆滿,僅餘的約5%門票(約3.5萬張),主要分佈在閒日的早上10時到下午1時(見表),市民相約親友購票觀圖,可考慮這些時段。康文署正密切留意售票進度,考慮增加場次,屆時可能將每日朝10晚9的展覽時間,延長兩小時至朝9晚10,最快下周一公布。
康文署限人流免「走馬看圖」
是次展出的120米長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曾在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展出,由於人流太多,不少觀眾投訴只能觀賞15分鐘,即平均1分鐘要「走馬看圖」8米。康文署發言人表示,在港的展覽規定每小時只容納3000人入場,即每人平均1分鐘可觀圖2米,是難得看得更仔細的機會,考慮到觀賞性和展場面積,暫不打算增加每小時參觀人流。
另外,有購票市民投訴,到尖沙嘴文化中心排隊取籌後,職員指示不少購票者可先行離開,稍候可憑籌號順序排隊,但他離開折返時,卻被其他排隊者投訴「打尖」,後來更被職員要求重新取籌。該市民自稱最後買不到門票,會去信康文署要求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