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被批評減廢不力,不應擴建堆填區去應付不斷上升的廢物量。為了顯示減廢決心,政府昨向環境諮詢委員會拋出4個家居廢物徵費方案,當中首次提出向垃圾車司機徵收「入閘費」。據悉,政府官員在會上向委員推銷「入閘費」,認為技術上較可行,但委員會認為,政府應透過管理公司向每個單位住戶「按量」徵費,才能有效製造經濟誘因,令市民減少產生廢物。
廚餘免徵費可減阻力
委員會亦促請政府,提出開徵家居廢物收費,應同時增撥資源鼓勵家居把廚餘分類,並豁免廚餘徵費。目前本港每日約有9000公噸廢物運到堆填區,當中約三分之一是廚餘,若能在家居廢物源頭篩選出廚餘,餘下的廢物可大大減少,政府再提出徵費,遇到的阻力也會較小。
參考建築廢料收費
若要收回處理廢物的所有成本,政府未評估全港每個家庭每月平均要付出多少。政府拋出4個方案,包括按戶按量收費;按戶劃一收費,例如透過水費單一併收取費用;以大廈為單位收費;向垃圾車收取入閘費。
無管理公司難收費
環保署長王倩儀昨率領10多名官員,包括食環署官員聽取委員意見,其間曾表態指首次提出的入閘費方案可取,認為目前的建築廢料收費計劃,亦是透過司機向地盤承辦商徵費,計劃推行暢順,值得參考。
但政府提交資料顯示,目前全港共有5000幢大廈沒有管理公司,連同鄉村村屋,共有40萬名市民,認為難以透過上述4個方案收費,政府表示不排除會為這些市民度身訂做另一套收費方式。政府在會上諮詢推行家居或工商業廢物收費先後的意見,有委員認為可一次過推行,避免先受計劃影響的市民認為受不公平對待。
議員促提全盤減廢計劃
政府被批評減廢不力,立法會早前高票通過廢除擴建將軍澳堆填區令,但政府不願主動向城規會撤回申請。環境局長邱騰華昨表示,希望爭取時間,證明政府推行的除臭措施有效,又指城規會正處理更改土地用途的申請,議員不應把民生問題政治化。多名議員均反駁,反對擴建堆填區原因是政府減廢不力,他們促請政府提出全盤減廢計劃,單是提出個別方案如廢物徵費,立法會未必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