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手術室部門運作經理黃婉慧見證K座手術室20多年的變遷,她說醫療科技每天在變,但不變的是病人家屬目睹親人進入手術室、在門外等候時那分憂心和焦慮,「手術期間,家屬每次見有醫護人員走出室外,都會焦急地查問手術是否順利,有時甚至淚流滿面」。每次面對這情景,她都會陷入兩難,只能以標準答案回應﹕「手術仍在進行,請你稍等。」
進度須負責醫生回答
若是電影裏的橋段,當護士說出以上的話,總會板起面孔,令人感到冷漠。黃婉慧卻要為這答案「平反」︰「唉,K座手術室很近升降機大堂,親人的焦慮心情顯而易見,我們很了解,每次回答他們也很無奈的。因為手術總會有風險,若在尚未完成時隨便回答家屬手術進度,是不負責任,亦容易產生誤會。」她強調,除非是負責手術的醫生,其他醫護人員也不適合回答這問題。
兒童病人做手術 准親人陪同
如遇上兒童病人做手術,必定面對不少心理壓力。黃婉慧說,為了紓緩他們的緊張情緒,會准許一位親人陪同在旁,直到病人經麻醉後才離開,「手術後,小孩子第一眼最想見到親人,當他們送到復蘇室、麻醉藥漸退時,院方可安排親人入內陪伴,令孩子以為家人一直在他身邊,這是很重要的心理支援。」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