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建設逾16年之久的三峽大壩蓄水進入最後「攻頂」,預定今早9時蓄水可至預計最高水位的175米,如一切正常,將意味未來三峽水利工程綜合效益可全面發揮,防洪、發電、通航、補水等功能。而在這一水位下,即使是萬噸級輪船也可直抵上游的重慶港。
萬噸級輪船可直抵重慶港
新華社報道,為最大化三峽工程的綜合效益,專家曾針對三峽水庫最高蓄水位進行長期的考察和論證。三峽水位愈高,庫壩區淹沒損失就愈大,庫尾泥沙淤積影響就可能愈嚴重;水位太低,又不能滿足發電和長江枯水期為中下游補水的要求。綜合權衡各種因素,最後選定海拔175米作為水庫蓄水的目標。
從防洪功能來看,水庫蓄水至175米,說明工程設計的393億立方米庫容(包括221.5億立方米防洪庫容)可有效使用。憑藉此庫容,三峽工程可使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從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若有超過百年一遇至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也可保荊江河段安全。而三峽工程將來勢洶洶的洪水攔蓄起來,通過26台單機容量70萬千瓦的巨型水輪機組,將洪水轉化為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而只有在三峽水庫水位達到175米後,26台機組才能完全達到其設計能力。由此,三峽電站的發電量和調峰能力都將大大提高,可向電力系統提供更穩定的電能,從而更好惠及全國使用三峽水電的11個省份。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