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糞水避風塘伴西九長青網文章

2010年10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0月26日 23:35
2010年10月26日 23: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豪宅林立的西九龍奧運站海濱正備受附近避風塘發出的惡臭困擾。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八成半區內居民反映家中曾出現異味,有維港灣及凱帆軒的住戶更形容恍如「住在屎渠旁邊一樣」。有團體在避風塘抽取水質樣本化驗,發現每百毫升海水含11萬粒大腸桿菌,較2008年的3.3萬粒勁升逾兩倍。專家認為,數字反映海水「嚴重受糞便污染」,接觸或濺到人體可能導致肚瀉及腸胃炎。

環保署﹕上游已有設施堵截污水

環保署表示,過去3年沒有收到新油麻地避風塘及西九海濱一帶有關空氣污染的投訴。由於避風塘用途並非養魚、游泳或康樂活動,故沒制訂大腸桿菌含量指標,即無法評估該水域菌量是否超標。政府已於避風塘上游的雨水渠系統內設置6個旱季截流設施堵截污水,又將研究「西九龍及荃灣污水收集整體計劃檢討」建議的可行性。

每百毫升含11萬粒大腸桿菌

新油麻地避風塘關注組在7至8月期間到避風塘附近屋苑做問卷調查,包括維港灣及凱帆軒等豪宅區。在收到的147份回應中,八成半受訪者表示家中曾出現異味,當中半數表示黃昏時間臭味最強,約四成人形容臭味達5分滿分的「強烈程度」,另外有四成人坦言擔心水質不潔會影響健康,七成人不滿政府對區內水質的改善進度。油尖旺區議員高寶齡質疑區內的臭味問題已持續10年,雖然近年在政府推行淨化維港計劃後稍有改善,但水質及臭味問題仍未解決,她在7月份就收到5至6宗投訴。

專家﹕浪花濺身或肚瀉

負責化驗的香港公開大學應用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指出,水質污染或是區內散發臭味的主因。他在8月到新油麻地避風塘3個地點抽取水質化驗,結果顯示,近岸海水地點(見圖,地點3)較封閉及接近水渠,故積聚大量沉積物,渾濁度比避風塘口(地點1)高出一倍,溶解氧水平為3.12mg/L,大腸桿菌含量為11萬粒(每100毫升)。事實上,食環署曾在08年向立法會提交數據,指當時新油麻地避風塘最差的大腸桿菌含量為3.3萬粒,反映水質極速變差,菌量在短短3年間「勁升」逾兩倍。

何建宗說﹕「大腸桿菌可能因船泊岸的浪花濺到附近跑步的人身上,他們有可能感染腸胃病及肚瀉等。」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表示,此大腸桿菌水平反映海水嚴重受糞便污染,絕不宜人體接觸,而惡臭如沒有引起呼吸反應,相信一般情况無損健康。

議員促政府跨部門小組應對

中大生物科學課程副教授陳竟明指出,避風塘的污水來源之一是昂船洲污水處理廠,該廠如今只做到初級污水處理,即只以物理沉澱方法應付糞便,未做到生物分解,排放的污水往往不達標準。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認為政府有必要成立跨部門小組找出「發臭」原因,改善該區水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