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商人楊家誠雖然成功成為首位華人英超班主,但旗下上市旗鑑伯明翰環球(2309),全年度錄得近4億元的虧損,由於負債偏高,會計師質疑公司的持績經營能力。
延遲公布業績的伯明翰環球,於昨天早上公布業績。截至今年6月底為止的15個月,伯明翰蝕3.88億元,不派末期息。受消息拖累,伯明翰股價昨日又再出現插水式下跌,最多跌近一成,低位見0.181元,跌穿早前宣布配股的定價,收市跌幅收窄,報0.194元,跌3.5%。
減值根據球會能否留英超
伯明翰曾經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為止的12個月業績,當時錄得近1100萬元的盈利,為何在短短3個月內,伯明翰卻由盈轉虧,勁蝕近4億元?關鍵在於商譽減值,在15個月內,錄得整整4億元的虧損,而無形資產攤銷虧損,亦有逾2.9億元。至於伯明翰球會業務,帶來了約1.35億元經營溢利。公司指商譽價值減值,是根據球會能否繼續留在英超聯賽、及球員會否續約等因素決定。
流動負債大幅超過流動資產
伯明翰的獨立核數師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雖然並無對業績發表保留意見,但明確指出集團的流動負債,已大幅超過流動資產,對伯明翰的持績經營能力提出疑問。
伯明翰的負債比率,由今年3月底的43.8%,3個月內增加近30個百分點,至6月底72.7%;手頭現金只得不足1600萬元,流動資產不足8200萬元,但流動負債已超過4.2億元,負債比資產多足足3.4億元,還未計及公司仍有逾4.8億元的非流動負債。負債當中,應付轉會費佔去2億元。
2億元轉會費列應付帳
該公司早前公布的配股計劃,如最終能得股東特別大會通過,所籌得的約3億元資金,似乎仍不足以完全填補流動負債及資產間的資金缺口。伯明翰早前指,延遲公布業績是由於主要附屬公司,未解決資金問題,業績內的管理層討論部分,並無解釋現時的最新情况。業績內亦未有對球會業務作出任何前瞻,至於期內無錄得營業額的服飾採購及貿易業務,就預期於未來幾年帶來收入。
(明報記者薛健鋒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