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IES攻略﹕善用個人經驗取材長青網文章

2010年10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0月28日 21:35
2010年10月28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所謂萬事起頭難,要通識報告做到得心應手,首先要訂立一個對自己有利的題目。這可以從個人生活經驗和興趣入手。由小時候開始,我一直參與童軍活動。當要為通識科專題報告訂立題目時,首先想起的便是童軍。

我認為制服團隊對青少年成長有很緊密的關係,非常適合成為研究的題材。更重要的是,童軍這題目為我在研究方向及資料蒐集帶來很大的方便。一方面,我有參與童軍的經驗,熟悉童軍內部的制度結構,對研究方向和定位有很大幫助。另一方面,我認識參與童軍的朋友,加上有自己所屬的旅團支援,為我提供大量一手資料。

開始研究前,我們應先構思研究的大綱,考慮需要什麼資料。在我而言,我希望了解青少年在參加童軍後在性格特質、日常生活處事、自我形象、人際關係及面對逆境等方面的改變。所以我設計的問題亦圍繞這幾方面。

針對目標設開放式問卷

我的研究焦點是童軍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研究對象是童軍成員。我曾經考慮以傳統大量派發問卷的方式研究,但由於我能夠接觸的童軍成員人數有限,加上我亦希望可以深入了解童軍成員成長的轉變,因此我決定以開放式問題的問卷,針對研究20名童軍。在問卷中,我會問及一些比較個人的問題,例如﹕「參加童軍對你的自信心有沒有提升?」、「在童軍生活所學到的技能對生活上有何幫助?」藉着這些開放式的問題,我可達到深入了解的目的,這比以往一般問卷選擇題更切合研究的需要。所以,同學應視乎自己題目的限制,找出最有效蒐集資料的方法,有時甚至可以將問卷、訪問等方法加以改良,配合研究需要。

直接引用受訪者回應

蒐集資料後,便是整理和分析。一般而言,我們通常會把蒐集的資料綜合成數據並以圖表展示。但有時候一些資料未必能以數據方式表達。例如我所蒐集的資料都是童軍成員的個人感受和經歷,並不能將其數據化。所以我將資料歸納,尋找共通點或作適當的分類,再以簡單的表格方式表達。我亦會直接引用受訪者的回應作例子,支持自己的研究。

故我認為表達資料應視乎研究的性質,即使有些資料未必能以圖表表達,亦應嘗試採用其他表達方式,避免只用文字。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