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亞洲最大壽險公司之一的友邦保險(AIA),挾着亞洲、尤其中國增長故事,今天正式在港上市。然而,上市前夕傳來未知是好抑或壞的消息── 與友邦簽署了銀保合作協議的內地最大銀行工商銀行(1398),等待多年後終於成立自己的壽險公司,入股金盛人壽60%,直接涉足這個急速擴展的萬億市場。隨着多家銀行巨擘在這片蛋糕分一杯羹,除了開始蠶食中人壽(2628)、平保(2318)等市場份額外,亦意味規模小、限制大的外資保險商如友邦等,更難在越趨白熱化的競爭中突圍。
工行昨午宣布,擬斥資12億元(人民幣•下同)購入金盛人壽保險60%股權,成為控股股東。成立於1999年的金盛人壽,是內地首家中、法合資的壽險公司,由安盛中國(AXA China)和中國五礦集團共同持有。工行是從兩者手上獲得股權,入主金盛人壽後,安盛和中國五礦的股權將分別降至27.5%和12.5%。
雖然金盛人壽的市場佔有率僅0.1%,此次交易規模相對工行市值微不足道,但意味內地主要銀行經歷近20年不獲准混業經營後,現在都已順利進入市場,與數十家中外對手較勁。去年9月,交行(3328)率先入股中保康聯人壽,其後建行(0939)、北京銀行和中行(3988)都紛紛選了對象「拉埋天窗」(見表)。
挾雄厚資本 拿牌照後全速擴張
不過,內地銀行挑選的入股對象,全為規模細小的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入股後並不即時成為業內龍頭。但分析員指出,對他們來說,拿到牌照及合資公司的控股權重於一切,規模可以用本身雄厚的資本實力,慢慢建立。「他們可用自己的品牌推廣,在自己龐大的網絡進行銀保銷售,而且銀行資本實力雄厚,可隨時注資給保險公司,以維持保單的賠付能力。」建銀國際高級分析員余君峻說,早前成功入股保險公司的內地銀行,已全速推展有關業務。
面對野心大、實力強的中資銀行參與混戰,加上兩大壽險公司中人壽、平保,合共佔據市場47.5%的絕對優勢(見表),本已吃力經營的中外合資保險商更雪上加霜。根據資料,內地開放市場逾10年以來,外資壽險的市場佔有率仍僅約3%,不少保險商至今仍虧損。本身經營保險業的亞洲金融(0662)總裁陳智思表示,內地對外資保險商的政策門檻非常嚴謹,加上很多外資保險商所選的合作對象,本業並非金融業,一旦合資公司需要注資,中方合作伙伴的投入並不熱衷,令業務裹足不前。
友邦市佔不足1% 中國之路不易走
友邦中國為唯一一家在內地獨資經營的外資保險公司,沒有合作伙伴的牽絆。不過,至今友邦在內地市場份額仍不足1%,早前與該公司簽署保險銷售合作協議的工行,如今又「另起爐灶」,相信前路仍崎嶇不平。
(明報記者羅羽庭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