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要去內地搵錢,不妨先談一場戀愛?所指的並非男女關係,而是要去愛上這個地方。兩位「北上先鋒」表示,到內地發展不要只想着如何賺錢,而要融入並愛上這個地方,建立當地生活圈子,熟悉地道文化,才能為業務鋪路。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張國正稱,了解當地文化很重要,「有售服裝的業界驚訝,上海女性對衣服的暴露尺度較寬,將香港出售的衣服運過來賣,未必合這裏口味呢!」
一批港人、企業在上海發展了一段時間,成立了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支援初到新環境的港人。商會會長張國正表示,港人到內地開展事業,首先要融入當地生活,打入當地生活圈子,認識當地文化。下一步是做市場調查,了解自己發展的生意項目趨勢。雖然香港人同上海人,都是中國人,但說到營商發展,還有很多消費的文化差異,不能照辦煮碗。例如乳酪雪糕店可以加配料,香港人喜歡自助形式,但上海人傾向享受服務,由服務員替他代勞。
配合小區形象或可獲補貼
另外,更要了解當地的社區發展方向,例如香港人在上海某條街道開設一間餐廳,該條街道屬於某個小區管轄,店主需要向小區的政府機關辦手續。張國正解釋,很多城市的小區爭相現代化,如果你所開設的企業,有助提升小區的環境、層次水平,內地所稱的「形象工程」,便有機會獲得政府補貼,甚至寬免措施。他稱曾經有商人在某城鄉興建度假項目,當中有綠化,環保概念,該城鄉政府認為項目有助加強都市及綠色形象,所以提供了很多支援,對該項目大開方便之門。
以特色抗抄襲
不少港人在內地發展飲食業,生意不俗,例如港人愛吃的波蘿油、奶茶,已成為中產消費食品,但競爭風險不小,很快有人抄襲,所以必須靠質素、特色贏得市場支持。例如廣東式的雲吞麵要入上海市場,也要提供高水準的湯底、食材,人家要抄襲也抄不來。
他又指港人多向高端產品發展,售價較高,針對中產消費人士,似乎中下檔次未被發挖。但勞工階層的消費力也逐步提高,他認為可考慮針對大眾化的市場,發展其他產品。而港人北上發展增加,對會計、律師服務的需求也相應提高,他指港人也傾向找同聲同氣的港人合作,因此,熟悉內地運作的本港會計師、律師,將會非常搶手,本港專才亦可考慮進軍內地市場。
撰文、攝影﹕陳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