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大學開辦雙學位課程愈趨普及,香港大學法律學院繼與商學、工程及社科院合辦雙學位後,下學年起與文學院合辦5年制的文學士與法律學雙學位課程,除法律培訓外,透過文學甚至《法外情》等涉及法治的港產電影,研究法律與本土文化。課程首年設20個學額,預計畢業生可從事律師、作家或傳媒等工作。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是不少文學生必讀作品,但原來最經典的一幕法庭個案,是反映文藝復興時期法律界的發展。港產片亦有不少涉及法庭的橋段,如1980年代的《法外情》甚至電視劇《壹號皇庭》等,也反映港人對法治和社會的心態。
「陳辭雄辯 需文學修養」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兼文學院榮譽助理教授溫文灝表示,研究歷史文獻和電影,有助學生發展法律專業。他說:「文學與法律實際不可分割,以法官和律師為例,法官寫的判辭和對憲法或案例的詮釋,律師的雄辯、動人結案陳辭或行文背後的嚴謹思維,都是靠文學背景修養所支撐。」他又舉例,不少法案也會邀請語言學家解釋詞意,當中解釋或會成判案關鍵。
結合專科 擴文學生出路
文學院副院長施仲謀則指出,過往不少有意修讀文學的學生,因科目出路太闊,擔心未能從事專科職業而卻步,學院為配合大勢所趨,7年前已計劃開辦法律學雙學位課程,明年起正式收生,首年學額20個。他指出,收生要求因結合專科而提高,高考生需在中英文及選修科全科達B級或以上,2012年新學制下,學生的中、英文則要分別達4級及5級,不設面試。
文學院教授何漪漣表示,3年前已試行跨學科課程,包括法律與文學、電影和語言等學科,供文學士或法律學士修讀,該3個課程將成為雙學位下的核心科。何漪漣說,雙學位課程內容豐富,亦要求學生有專業法律知識,因此學生需修讀327個學分,較一般5年課程約300學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