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尖沙嘴聖安德烈堂有逾百年歷史,約100米的外牆更是現存唯一保留百年前彌敦道舊貌的一段,但聖安德烈堂為內部擴建,計劃拆除教堂外的毛石擋土牆,只以相同物料復建其中15米,有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批評教堂無盡力保育該處原貌,公民黨昨發起簽名運動,擬以影響附近樹木生長為由阻止工程。
聖安德烈堂定下未來10年大計,包括大興土木,根據聖安德烈堂網頁,現時的毛石擋土牆將拆去,改建為玻璃入口,裏面是外展事工空間及可容納850人的禮堂,地底會興建活動室。其實,最初設計是將毛石牆全部拆去,但經過多番諮詢後,聖安德烈堂改動設計,在該路段中間位置「保留」約15米舊貌,仿照原貌築成一幅特色牆。
公民黨:或以影響樹木為由阻止
公民黨昨發起街頭簽名,毛孟靜表示,外牆用的大石難以按原有拆件再重建,回復外牆舊貌成疑。她說,聖安德烈堂至今未動工,仍在收集意見階段,她希望能作最後努力,包括去信聖公會港區大主教鄺保羅提出抗議,現正等待回覆。
由於外牆上有多棵棕櫚樹,毛孟靜說,翻查聖安德烈堂於1903年的地契列明,改動前須得當時政府的「Forest Tree Officer」批准,毛孟靜形容這是「最後一着」,希望以影響樹木生長為由阻止工程。
曾知會古諮會意見分歧未表決
長春社總監蘇國賢表示,從外觀難以推測外牆上的棕櫚樹年歲,但作為該地段的舊貌一部分,有必要同時保留,他說,聖安德烈堂對出的兩棵細葉榕一定有過百年歷史,工程必影響古樹,挖地洞工程會否傷及地底的根更是無法預計。
聖安德烈堂曾就改建工程知會古物諮詢委員會,但成員意見分歧,未有表決,個別成員的意見可會被採納亦無從得知,古諮會成員吳祖南說:「這正顯出保育政策的不足。」對於教會建議保留中間一段外牆,吳祖南形容教會無誠意,指新建議與原貌大不同,質疑「是不是一定要這樣設計」,他更擔心工程影響附近古樹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