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家樂「減飯鐘」事件遭炮轟,有市民更發動罷食,大家樂管理層昨急召記者會解畫「降溫」,聲稱事前曾諮詢,「無人舉手(反對)」,所有員工已簽署同意書。在薪金計算方面,大家樂承認新制度下會有員工減少收入,但公司會補貼差額,「保證人工不比之前少」,然而所謂加薪,員工無實際得益。工會指新政策的最終目的是為最低工資改合約內容,為將來「賺到盡」鋪路。
大家樂今月起調整員工時薪,視乎職級每小時加薪2至3.5元不等,表面加幅10至15%,但膳食時間將剔除出薪酬計算,即以往員工在大家樂逗留8小時工作及進餐,獲計算8小時薪金,但新政策只計算7小時15分鐘(45分鐘為兩節用膳時間),實際收入可能不加反減,與大家樂對外宣稱員工獲加薪的說法有差異,員工要繼續有8小時薪金,就需延長逗留工作時間。
對於「明加實減」的說法,大家樂行政事務助理總監溫明在記者會上反駁,指個別員工的薪金計算有別,大家樂會補貼薪金變少的員工,「保證10月人工不會比9月少,少了5毫子就補番5毫子」。他反問:「我不明白返工時間不變,人工無少到,有什麼問題?」他更形容方案是「好政策」,員工可在膳食時間真正休息。
根據大家樂計算,獲加薪2元的員工(見圖)實際收入會減少,需補貼保住原有薪金,到底有多少員工獲真正加薪?多少員工要接受補貼?願意補貼差價是否在惹起爭議後才決定?溫明拒絕透露各加薪幅度的員工比例,他又拒絕評論是否欺騙社會,「這是大家對『加薪』的定義不同」。
暗揭同行「減飯鐘普遍」
溫明表示,最低工資立法以實際工時為計算標準,薪酬調整是配合明年立法推行,他更半開名地指「堡、家、麥、美」同樣實行無薪膳食時間,稱做法在餐飲及零售業內普遍。
溫明說新政策獲勞資協定,事前已諮詢管理層及中層,要分店經理向前線員工解釋,他強調無運用高壓手段要求員工簽同意書,又說給員工時間考慮,但他坦言不會提供第二個選擇給不接受的員工,「以往有員工不接受新政策而自己離職」。
職工盟飲食及酒店業職工總會組織幹事胡穗珊指出,事前未有聽聞補貼或以舊時薪計算扣除膳食金額的說法,要看員工出糧才可證實,但她說,新政策的真正目的是改變合約條文,好讓最低工資立法後可節省一筆薪金開支。
法例不保用膳支薪 由勞資協議
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昨表示,《僱傭條例》及《最低工資條例》均沒有列明員工用膳時間必須支薪,是否計算用膳時間薪金由僱主及僱員商討,並在僱員同意下推行,但僱員在用膳期間工作必須獲支薪。
大家樂(0341)自從上周被揭發扣減員工用膳時薪後,股價由周二高位22.5元,一度回落至21.6元,周五收報21.8元,較周內高位跌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