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正經歷轉型,如何以創意走出經濟困局成為重要課題。浸會大學繼早前宣布成立創意研究院,校長陳新滋稱學校將另撥逾千萬元捐款成立「創意基金」,供學生申請實踐創意計劃與創業;校方又計劃增辦藝術管理學位課程,「將浸大和創意畫上等號」。
不少人認為學生有無創意全仗天賦,今年7月上任的浸大校長陳新滋卻不認同,認為創意是人人皆有,與生俱來。他說﹕「小朋友塗鴉亂畫都是發揮創意,只是香港家長一直限制子女發揮,學校也沒有系統地教學生創意。」
處處適用 「煮飯都要有創意」
陳新滋認為,創意與其他學科一樣,可以學習,創意就是重新組合不同元素,產生新知識和技術,適用於任何範疇。他形容﹕「就算煮同一碟餸,調味料分量足可令餸菜更味美或出現不同口味,證明就算煮飯都要有創意。」
他又指,學生要跳出思想局限,就算解決同一問題,都要思考多個解決方案,「日後他們投身社會面對真正問題時,可以發揮創意,找出其他人想不到的答案。」
浸大早前宣布成立創意研究院,安排諾貝爾獎得主到校為師生現身說法,鼓勵他們發揮創意。他進一步稱,浸大稍後將開設一門專教導學生提升創造力的學科,並已邀得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科學家張大健,與另一位同於哈佛任教創意寫作的前諾貝爾獎得主赴港任教。
邀前諾貝爾獎得主赴港任教
創意首重實踐,學生卻往往苦無資金,陳新滋表示,校方已接獲過千萬元捐款用作創意教育,日後計劃設立學生「創意基金」,助同學實踐與創意有關的計劃,亦會協助他們創業。
談及未來發展大計,陳新滋表示,浸大計劃開辦學位課程,培訓音樂、藝術、電影等專業管理人才,會考慮以此申請競逐學額。另外,位於珠海的北京師範大學——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他指該校現時已接近收支平衡,希望在未來3年可開設研究院,取錄本港或內地研究生,屆時會以外界捐款作營運經費,現正就擴建研究可行性。
明報記者 蕭輝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