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啟導站﹕關鍵還是審題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1月01日 05:35
2010年11月01日 05: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清代文藝評論家李漁說,寫文章只有「袖手於前,始能疾書於後」。所謂的「袖手」,指的是審題、構思。要使文章切題,達到及格的要求,關鍵還是審好題目。

我們面對一篇命題作文時,首先要領悟命題者的意圖,要設法投其所好。每一回作文的題目,每每滲透着命題者的主觀意圖。我們作文時,摸清這種「意圖」是至關重要的。

例如作《補鞋記》一文,命題者要我們敘述一次補鞋的經歷,描述補鞋的前前後後過程,重點是一個「記」字。這時候,你在文中若穿插「茶餐廳搬遷」、「中年男人擦鞋」什麼的,那就有點「跑題」了,因為命題者不想看到這類與「補鞋」無太大關聯的內容。

又例如寫「懷舊」的散文,命題者是想讓我們借景借事借物,來抒發對昔時昔日一種依依不捨的情懷。你若用三言兩語的對話來記述一家茶餐廳搬遷了多年,路人為此若有所失時,似乎就不符合命題者的「意圖」了:因為命題者想看到的是路人為何「若有所失」、那家茶餐廳值得人們深深懷念的究竟有哪些特色等等。

因此,我們審題時,一定要據實探虛,思索內涵,令作文與命題者的意圖基本脗合。當你摸清了命題者的「意圖」後,就要緊緊圍繞「意圖」而展開,其實這個「意圖」,也就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主旨」和「立意」。

■文評人

葛雋,從事教育工作,業餘愛好寫作。多年來和本港多家出版社合作,撰寫禪系列叢書、心靈勵志系列叢書、幽默笑話及校園小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