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由政府委任、被工會評為「太上皇」的港台顧問委員會,已投入運作近兩月,委員會主席黃嘉純(圖)接受訪問時承諾,委員會絕不會干預港台運作,同意港台「一定要做到監察政府角色」,又指港台應有兩大使命﹕反映香港社會現况及加強教育意味。他建議港台引入更多類型的節目,例如介紹少數族裔及兒童節目。而港台發言人則表示,不評論黃嘉純的個人意見。
由9月1日起正式投入運作的港台顧問委員會,9月底召開首次會議,本周將參觀港台運作及設施,預計年底召開第二次會議。委員會稍後更會進行民調及舉辦聚焦小組,了解市民對港台角色的意見。
兩大使命﹕反映社會 教育市民
雖然被揶揄為「太上皇」,但黃嘉純接受訪問時開宗名義,「(港台)一定要做到監察政府角色」,並承諾不會干預港台運作。他認為,港台作為政府部門應有兩大使命,包括將香港現况反映給社會各階層認識;以及有教育意義,如將不同生活方式、道德觀、先進科學、醫術等,透過節目教育市民。
他舉例指出,港台可製作更多少數族裔及兒童節目,「例如尼泊爾人,港人是否了解居港尼泊爾人的生活?他們在香港生活遇到什麼困難?」另一邊廂,他建議港台亦可製作更多有教育意味的兒童節目,「我不是指卡通化的節目,而是節目可教育年輕人有關傳統文化……例如加拿大公營廣播機構CBC有一套介紹偏北村落的紀錄片,是以年輕人的角度介紹村落傳統、生活模式,這類型節目都可以引入香港」。
一直以嬉笑怒罵形式針砭時局的《頭條新聞》,是港台編輯自主的寒暑表,黃嘉純稱不便評論個別節目,但認為港台節目能以不同形式表達意見,「只要符合法律框架,並基於事實,則應該接納」,並指這亦是公共廣播機構的應有素質。
另外,雖然港台工會多次提出要求,但黃嘉純堅持不會開放委員會會議。他表示,在衡量會議效率及公眾知情權下,稍後會公開會議議程及紀錄。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主席麥麗貞對此感失望,她直指現時很多委員會均開放會議供市民旁聽,例如古蹟辦、區議會等,即使顧問委員會將會議紀錄上載網頁,員工亦未必知道會議的實際情况,「如果你說沒干擾(港台)編輯自主,最好就是開放會議」。
明報記者 楊曉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