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踏入11月,股市牛氣冲天,熱錢開始部署周三(美國時間)聯儲局宣布新一輪的量化寬鬆措施,台灣股市昨天的外資淨購買量就達5.5億美元,觀乎港元及港股昨天之強勁,相信流入港股的海外熱錢也不少,只是本港沒有外資進出的登記數字。
倘穿23850 恒指新升勢可期
恒指在中資金融股及本港房地產股帶動下,急升達556點,收報23653點,一掃上周的弱勢。短線若能升破近兩周的頂部23850點,則恒指可展開新一輪的升勢,預期幅度不會少,所以,本周股市的走勢十分關鍵。
儘管聯儲局不斷高喊要二次量化寬鬆,但環球經濟數據其實不弱,昨天中美英等地公布的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都比9月份為佳,美國的ISM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升至56.9,是5個月的高位,受消息刺激,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早段升逾百點。於本港時間今天零時15分,道指升幅收窄至52點,報11170點。
內地昨天公布的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亦升至54.7,為6個月高位,顯示經濟於7月見底後陸續轉強,昨天中港股市借此數據大漲,然而,當中亦存在物價的風險,PMI的物價分類指數大幅升至69.9,反映製造商正面對嚴重的生產成本壓力,究竟能否轉嫁予消費者仍是一個謎,若無法全面轉嫁,則企業的利潤率將會受到榨壓。
內地物價飈升 或須再加息
美國進行大規模量化寬鬆的後遺症是令熱錢在國際橫流,推升各類商品價格,美國人怕通縮,拚命刺激通脹,但對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這並不是好消息,面對物價飈升,新興市場政府唯一的政策選擇就是收緊銀緊,所以,美國貨幣政策愈鬆,中國的貨幣政策反而要快快收緊,本月中公布的10月通脹率若超越市場預期的4%,不能排除人行會再度加息。
中國的通脹率中,食品價格佔了三分之一,今年6月以來,農產品價格飈升(圖表1),道瓊斯瑞銀農產品價格指數已升了逾五成,內地的食品價格上升壓力甚大,菜價、豬肉、麵粉、豆製品、花生油、糖等價格均見上揚。熱錢加通脹,增加了內地經濟的複雜性。
賭宏觀因素的熱錢主宰了短線股市走勢,也會增加股市的波動性,昨天日間人民幣呈強勢,但到了晚上美元轉強,人幣則走弱,圖表2可見,美元兌人民幣的10天移動平均線開始升破20天平均線,美元走勢有轉強的迹象,因此,若因憧憬人民幣升值而買中資股就要多加留意。
偷步買內銀股 中信建行可考慮
這幾天的金融市場會因二次量化及美國國會中期選舉而風起雲湧,不想承受波濤駭浪的投資者可等本港時間周四凌晨聯儲局公布議息結果,了解市場的反應,才決定進出策略。想博的投資者則可考慮偷步買定內銀股,中信銀行(0998)勝在估值較廉,可加考慮。
另一隻內銀股建設銀行(0939)昨晚正式落實AH供股的詳情,建行並無用盡當初公布供股計劃的上限,供股規模由原先的最多750億元(人民幣.下同),縮減至617億元。
建行在A股公告指,AH股將同樣以每10股供0.7股的比例供股,發行逾163億股股份,當中約6.3億股的A股,約157億股是H股,同原先公布的一樣;不過,建行公布的A股供股價,是每股3.77元,即較昨日收市價5.16元折讓約26.9%,由於H股與A股的供股價相同,折算成港元,H股的供股價將是4.37港元,較昨天收市價7.64港元,大幅折讓42.8%,折讓比例比A股大約16個百分點。
撰文:江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