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最新公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4.7,好過市場預期,亦是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經濟活動持續擴張,伴隨的是市場對通脹升溫,以及人行提前加息的憂慮,特別是PMI中反映入口成本的購入價格連升3個月,由7月的50.4升至10月的69.9,意味輸入通脹壓力正逐步升溫。PMI超過50反映製造業持續擴張,內地的製造業自09年2月以來,已經連續20個月出現擴張。對於經濟活動持續好轉,澳盛銀行駐香港經濟師劉立剛向彭博指出,經濟活動保持強勁,通脹壓力將繼續上升以及仍未見頂,或會促使中央在12月前再次加息。
內地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昨日公布,10月的PMI由9月的53.8升至54.7,較市場預期的53.8理想,亦是自4月以來表現最好的1個月,其中購入價格由9月份的65.3急升至69.9,是多個指數組成部分中升幅最顯著的一個,至於新出口訂單指數則由52.8降至52.6。
「內地10月的通脹有機會突破4%,如今PMI上升對一般企業構成一定的壓力。」內地大通證券宏觀經濟研究員郭世濤向本報指出,內地10月的通脹進一步升溫,主要是農產品以及食品方面漲價所致,不過製造業持續擴張亦間接拉高企業成本,個別企業或會將成本轉嫁予消費者。
摩通料通脹數月後回落
繼大豆、大蒜以及薑等食品後,內地食用糖亦開始被市場熱炒,食品糖由去年最低的每噸3000元人民幣,升至10月底的7387元人民幣,漲幅超過1倍,個別糖果生產商今年以來經已漲價3次。不過,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黔則認為,通脹在未來數個月會開始見頂回落,至明年初回落至3.2%,相信中央明年第2季才會再次加息,全年合共加息2次。他表示,PMI升至54.7,進一步印證該行認為經濟在第2季已經見底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