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為解決紅隧過分擠塞的問題,政府聘請的顧問公司昨日交代研究報告,提出紅隧加價、東隧減價,不單可縮短車龍一半以上的方案,政府最多更可因紅隧加價而賺2.8億元。政府就方案諮詢3個月,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表示,若得到市民支持,政府會盡快推出半年至一年的試驗計劃,在增加紅隧收費的同時,對東隧使用者提供隧道費回贈。
由於東隧現時正申請加價四成,例如私家車隧道費由25元增加至35元,換言之若按顧問公司建議補貼東隧私家車隧道費減至20元,政府屆時要補貼的將不是每輛車5元,而是15元。不過,運房局發言人強調,會分開處理三隧政策諮詢及東隧加價,強調不能假設東隧一定成功加價。
9方案疏導紅隧車流
顧問公司提出9個較佳收費方案,分三組為「只加紅隧收費」、「加紅隧減東隧」、以及「加紅隧減東西隧」方案,各自又分作3個方案,分別是「維持紅隧現時不同車種收費結構方案」、「拉近紅隧與東隧收費結構」及「紅隧完全採用東隧收費結構」。後兩者會令到紅隧商業車輛隧道費有超過5元的加幅。
商西隧2017年減價
顧問公司建議的方案,是先試行隧道費回贈計劃,由政府補貼讓東隧私家車變相減價5元,其他車種按比例調減,同時紅隧私家車亦加價5元,其他車種按比例調增。待2016年收回東隧專營權,政府與西隧公司商討以有償減費方式,讓西隧在2017年中環灣仔繞道通車後減價,進一步疏導紅隧車流。若洽商沒成果,政府便可考慮延長專營權或回購的方案。政府在各方案的財政影響分別是淨賺2.8億元至淨支出2500萬元。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鄭家富質疑,東隧的減幅不能彌補司機使用東隧的燃油開支,而若紅隧加價幅度過大,會影響司機的生計。
議員:東隧分流幫助不大
民主黨交通事務發言人黃成智亦指出,即使東隧願意減價,只能分流到紅隧約4000架次車輛流量,對紅隧幫助不大。公民黨湯家驊指出,政府不應增加紅隧收費,否則會令中小企的職業司機百上加斤。東隧專營商新隧公司表示,昨日才收到顧問研究報告資料,故不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