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為粒癦感不安恐屬精神病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1月04日 05:38
2010年11月04日 05:38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整容整形並非「你想點就點」,若醫生感到病人情緒有異,便會拒絕其整容要求。整形外科專科醫生李天澤指出,有人堅持要去除臉上的一粒癦,原因是街上「所有人」都注視那黑點,因其說法不合情理,故拒絕替其脫癦。

「面上的一粒癦其實很小事,怎會『所有』在街上的人都注視它?」李天澤稱,當事人極可能患上「身體變形障礙」(Body dysmorphic disorder),患者對自己的身體不滿意。據美國著名醫療機構Mayo診所的網頁指出,此症屬慢性精神病,患者不停想着身體外表微小甚或不存在的缺陷,並對那些所謂的缺陷覺得苦惱,不想他人看到。

求診者一時衝動 醫生不會立即整容

此外,亦有求診者因為心情不佳,表明要立即整容,否則日後便不會做。「這種等不及的求診者,可能只是一時衝動,故此一般都不會替他們整容。」有時候求診者並非真心想整容,只是身邊的人一廂情願帶對方去求診。

曾有一男一女求診者,男子陪同女朋友想找醫生替她割雙眼皮,但醫生問過該名女子,她直言根本不想割,整件事只是她的男朋友一廂情願,醫生了解後便拒絕男子的要求。

近年醫學界開始流行注射式美容,例如肉毒桿菌素和透明質酸,最近有一種名為「聚左乳酸」的填充物,注射後可令凹陷的部位飽滿,減淡皺紋。據生產商稱,每次注射約需1至1.5瓶,每瓶費用約1萬至1.5萬元,療程為1至4次。本港目前約有50名整形外科專科、皮膚科專科和普通科醫生受訓可以使用。

養和醫院整形外科中心主任兼整形外科專科醫生金永強稱,該物料與毋須拆線的手術縫線相同,需要注入皮膚深層,沒有致癌疑慮,但若注入淺層又或濃度太強,則有少於1%的風險導致皮下組織出現粒狀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