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重啟印鈔機導致美元貶值,熱錢湧入香港,炒高資產價格,究竟對香港普羅大眾影響有多大?無論餐飲業以至運輸業的業內人士均表示,通脹壓力已「殺到埋身」,憂慮經濟環境一旦逆轉將難以維生。
「人民幣升值導致食材價格上升,食材價格年初至今升約15%,個別漲價逾1倍,即使來自法國以及挪威的食材亦受歐元升值拖累。」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向本報表示,除了食材來貨價格飈升,租金成本亦是另一壓力來源:「業主續租動輒喊加50%,即使最終加幅降至30%,亦令到餐飲業苦不堪言。」
他表示,雖然在目前樓股齊升下,消費者承受加價的能力較高,但香港飲食業面對兩極化問題,個別在低收入地區如屋邨等的酒樓,往往難以透過加價轉嫁成本。
本地餐飲業幾乎所有食材來自海外,不過當中以美元計價的少之又少,其中來自內地及歐洲分別佔75%及10%,餘下來自南美、東南亞等各地。美元由6月中旬的高位開始貶值,累積貶值幅度超過14%,與美元掛鈎的港元同樣貶值,變相出現輸入通脹。港九罐頭洋酒伙食行商會副理事長李廣林指出,來自內地的罐頭的確有加價壓力,幸好現時仍有較低價存貨。
油價升 的士業﹕生意一落大鑊
游資充裕引發的另一問題,是商品以及資產價格不斷飈升。港九新界的士司機總會主席李志祥表示,的士早、晚車租普遍已上調10元,加至每更360元及310元,油氣價格亦由以往每公里0.7元上調至0.8元,幸現時市道尚算不錯,不過他坦言﹕「生意一落就大鑊了。」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