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日撞船事件後,兩國領導人曾在紐約、布魯塞爾和河內等多個多邊場合中相逢,雖然日本不斷製造中日領導人會藉機會晤的輿論,每次都因會晤前夕發生事故而告吹,而今次撞船錄像流出,又恰逢國家主席胡錦濤月中即將赴日本出席APEC峰會之前。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郭定平對本報指出,中日領導人會晤屢屢「流產」絕非巧合,日方不斷作刺激動作,突出中日之間矛盾、誤解和摩擦,「沒有好的氣氛見了面也是吵架,還是不談的好」。
聯合國東聯會 溫總拒晤日揆
9月21日,在撞船事件發生16天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赴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但外交部明確表示,溫家寶不會在紐約見日本首相菅直人,溫家寶更在會見當地華僑時強硬發言,要求日本「立即放人,否則後果自負」。
10月2日,日本右翼舉行全國反華大遊行,兩國關係再度緊張,一度放風稱會借在布魯塞爾出席亞歐首腦會議與溫家寶會晤的菅直人,臨行前突改口稱無會晤計劃,結果溫、菅兩人在走廊「不期而遇」,非正式交談25分鐘。
溫家寶與菅直人上周再度在河內東盟會議上相逢,但之前日本外相前原誠司在夏威夷和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大談釣魚島問題。中方在最後一刻取消首腦會談,指摘日本「破壞會談的應有氣氛」。溫菅兩人只能在貴賓室「寒暄」10分鐘。
胡總訪日行程或受影響
溫菅多次正式會談都告吹,外界關注胡錦濤一星期後日本APEC之行,會否成為「破冰之旅」,詎料撞船錄影流出,令中日關係再度緊張。郭定平認為,APEC是多邊會議場合,胡錦濤取消行程的可能不大,但中日領導人會晤或會受影響,「我覺得多邊場合機會難得,中日應顧全大局,從長期發展友好戰略互惠關係出發,利用機會修復摩擦」。至於會談的突破口,郭教授認為雙方必然要互有妥協,「日本最主要的是要承認釣魚島有領土爭議,雙方才能談」。
明報記者 王艷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