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賞上河圖勝中國館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1月06日 21:35
2010年11月06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全城期待的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將於下周二(9日)「降臨」亞洲國際博覽館,現時已完成三分一的組裝工作,包括已完成投射屏幕的組裝,餘下兩天需調節音效、影像。總設計師、項目總監于正表示,本港的展館較中國館優勝,市民只要站在中央的位置,便可欣賞整幅《清明上河圖》。

工作人員趕工 已組裝三分一

在亞洲國際博覽館7號及9號展館展出的電子版《清明上河圖》,現時約有300名來自上海的工作人員趕工,在7天內完成組裝,進度亦較預期快了半天。長達128米的投射屏幕由102塊木版組成,呈波浪形,有別於上海世博館採用的幾何式立體、充滿凹凸位的屏幕。大會合共用38部投影機,投射《清明上河圖》的影像及河流效果。畫卷右方起是郊野,中間是虹橋,左方是城關,整個畫卷以4分鐘為一個日夜循環(即2分鐘日景、2分鐘夜景)。

今次展出的《清明上河圖》與上海的有什麼分別?于正表示,上海世博館採用的幾何式立體屏幕,較多凹凸地方,拼合動畫的工作較為複雜,故本港的屏幕採用波浪型,才可確保在7天內完成組裝。他強調,在港展出《清明上河圖》的效果與上海的沒有太大分別,「弧形的屏幕設計更好,看起來更流暢」。

站中央全圖一覽無遺

至於每節參觀時間共有3500人進入場館,會否出現擁擠情况,令市民視線被阻擋?于正表示,本港的展館較中國館闊1倍,相信市民能舒適地欣賞《清明上河圖》,「只要站在展館中央、即虹橋的位置,便可欣賞整幅《清明上河圖》、拍拍照。」他提醒市民,最佳觀賞距離為5米,「站得太近,會看不到全部影像;站得太遠,則會有觀眾阻擋視線」。

展覽期間,大會每日安排導賞員在不同位置,介紹歷史背景予市民。大會呼籲市民按照門票所示時間,預早約15分鐘抵達,每人約有1小時參觀;大會在每段時間完結前15分鐘,會透過廣播提醒市民離場,但不會清場。香港科學館長(展品)薛雯相信,市民有充裕時間欣賞,大會將視乎當時情况再作安排。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