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街知巷聞﹕登皇帝岩慨嘆龍鼓灘 泥頭沙地吃掉山林河谷長青網文章

2016年08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6年08月28日 06:35
2016年08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龍鼓灘,又見報。今趟是「倒泥頭破壞濕地,危害蝴蝶生態」,兇手由以往的貨櫃場、回收場、賽車場,高球場換上泥頭沙石,「行兇者」身分再三變換,犯案動機不變,受害者始終如一,是香港的鄉郊環境。翻查紀錄,二○○四年(或更早以前)已經有環保團體提出,屯門龍鼓灘村蝴蝶物種豐富,可惜蝴蝶活躍的青山林谷,處於有土地發展潛力的農業用地之上,岌岌可危,要求政府規管。


然而多年過去,環團提了又提,傳媒報完又報,主責規劃地政的官員已由孫明揚換成林鄭月娥再換上陳茂波,到今天打開規劃署的法定圖則索引,位置新界最西邊的這一大塊仍然是一片泥黃色——標誌着它沒有被發展審批地區圖(DPA plan)及分區計劃大綱圖(Outline Zoning Plan)所覆蓋,即既不受城規條例規管,又無土地用途規劃,規劃署亦無權執法,真正的香港地三不管地帶。


在屯門西鐵站乘搭港鐵巴士K52線,是唯一通往龍鼓灘一帶的公共交通工具,同行的長春社公共事務主任梁德明問我有沒有準備口罩,我說︰「沒有,為什麼」,梁德明笑而不語。


終於,我明白了。巴士甫進入龍門路一段,傳說中的「香港人的後花園」盛景盡入眼簾,只不過換上「Not in my backyard」的語境。位於新界西北部海岸線最邊陲的龍鼓灘是厭惡性工業設施集中地,南端小冷水有屯門第三十八區填料庫、青山發電廠;北面的龍鼓上灘則有龍鼓灘發電廠、污泥焚化爐,以及新界西堆填區,南北接壤的中間地帶便是龍鼓灘和旁邊的龍鼓灘村,狹長的海灘呈半月形狀,灰濛濛的天空和白濁的海水,別一番意境的海天一色,看着「心曠神怡」。


「是不是有種做緊戰地記者的感覺?」梁德明領着筆者,突破沙塵滾滾、密斗貨車來去如風的車路,循北朗和沙埔崗之間的小路入村,一路上是錯落失序的村屋、排污渠、堆在路旁的建築廢料、流浪狗、荒廢的農田和雜草毗鄰而居,和今天絕大部分的新界鄉村地方分別不大,只是到處更可見村民的隨意率性。


「比如剛才我們經過的避車處」,梁德明指着路旁一塊瀝青地,在原來綠油油的草地上開了一個大洞:「一般新界鄉村起碼相對會有一個圖則管制,限制你某一個範圍不可亂建,但這裏村民可以隨便就地製造一些停車處或避車處。」沿村後的山路拾級而上,約十五分鐘的路程便可抵山上的皇帝岩,站在那裏居高臨下,可見村內的泥頭沙地正向後山的風水林及河谷張牙舞爪。


八成濕地遭破壞

「我們粗略地根據航空照片估計,這裏從前的淡水濕地有十一至十二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但在政府多年來拒絕制訂圖則、沒有管制的發展下,濕地已經有接近八成被破壞。」長春社過去不時到龍鼓灘調查生態,去年底發現該區篤尾涌一帶濕地被倒泥,現場所見,村屋和林木之間有面積超過一個標準足球場的突兀沙地,部分已鋪上瀝青,到處一巖一巉,如脫髮癩痢的頭殼頂。


沙地污染嚴重 非人之境

村長劉威平早前接受報章訪問時,指篤尾涌進行平整土地方是為了方便村民泊車,前往後方的祠堂拜神,而土地更有兩宗興建丁屋正在申請中。當地居民對於屋後一大片沙地也一臉茫然,只知道是「村長有點搞作」,被問到會否擔心工程進一步影響居住環境,該居民笑言:「都有小小,不過村長應該有偈傾的」。畢竟,在重污染的設施包圍下,龍鼓灘可稱非人之境,不過梁德明更擔心的,是工程會影響二百米外的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為何會劃成SSSI用地,因為那邊有很多原生植物,而蝴蝶是一個好曳的小朋友,揀飲擇食,只吃某一兩種食物,假如一個地方蝴蝶幼蟲可以吃的植物種類多,蝴蝶品種便會多樣化。」當中包括本港不常見的紅鋸蛺蝶,可是,今天再到現場卻蝶影杳無。


用地無王管?

龍鼓灘一帶大部分地段屬於不受任何規劃條例覆蓋的私人農地,除了建丁屋必須要由擁有丁權人士向地政申請外,土地擁有人在「臨時搭建物」的框架之內,可盡情發揮想像空間,梁德明遙指篤尾涌後方的龍仔:「如果你看真點,那邊是鋪了石屎地,放置田螺車和工字鐵,以前也曾建過高爾夫球場,在其他地方如果你要建高爾夫球場必須要經過城規會申請,但這裏就不用。」


規劃署一拖再拖

十多年來,規劃署藉詞推搪,聲稱會適時檢討擬備法定圖則的優先次序,當有充足的資源就會制定發展審批地區圖。立法會也不是沒有跟進過的,前環境局長邱騰華於二○一○年立法會上回應議員有關龍鼓灘生態的質詢:「我們瞭解該處曾有政府土地遭非法耕種,地政總署已清除非法耕種的植物,並加設圍網及派員加強巡查上述地點,以防止政府土地被佔用。有關地點的私人農地部分,各政府部門會繼續監察有關地點的情况,在有需要時會採取執法行動。」


倒泥活動未見執法

部分曾遭非法耕種的官地,今天已築起圍網,然而正在威脅二百米外山林的傾倒泥頭工程,卻未見執法行動,根據環保署網頁:「在違反法定圖則條文的情况下,未經許可而在新界鄉郊被劃為發展審批地區的範圍內進行堆填活動,規劃署可採取執法行動。」沒有納入法定圖則,而SSSI又只屬於漁護署的行政措施,沒有保護作用,梁德明等環團徒嘆奈何:「簡單來說,我們可以見到政府縱容這裏的有勢力人士,不覆蓋圖則,讓某些人可以繞過法例去獲得利益。」


人類的貪婪和過度消費,成就了當區的大型的廢物設施,被設施排出的臭氣和污染物包圍的土地,其持有人又因為自身短視的利益,繼續破壞身後僅餘的自然林木,如鬥獸棋般大吃細,一路吃下去,最終自然反噬,被吃掉的會是誰。


文:梁仲禮

編輯:蔡曉彤

圖:梁仲禮、長春社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