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代課教師又稱「民辦教師」,在內地是與正式教師工作相同、報酬卻相差甚遠的一批人。由於他們不屬於正式教師,又多在財政困難的貧困地區任教,以「臨時代課」形式聘任,因而收入相當微薄,多數人無醫療和養老保障。西部一些貧窮地區的代課教師的每月工資,至今仍僅幾十元(人民幣.下同)。
請不起教師 窮區需求不減
在教育百廢待興的1950年代,由於貧困地區吸引不到或請不起正式教師,當時一大批未受過正式師範教育的人走上講台,其中不少人是一手拿鋤頭,一手拿粉筆的兼職教師。其後,又一批擁有教師資格的師範畢業生,因當地正式教師編制滿額,變成編制外的代課教師。
1985年,為提高教學質素,全國「一刀切」禁止聘用代課教師。代課教師除非轉為正式教師,否則不能再教。但由於廣大貧困地區仍無法吸引正式教師任教,對代課教師的需求一直存在,這個群體就一直存在到今天。到2009年,全國代課教師仍有20多萬人。
沿海富省廣東的代課老師人數居全國之首,共有代課教師5.2萬人,他們的收入多數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月薪僅為200元至500元。副省長宋海更指摘有些地方為節省開支,故意縮減正式教師編制,聘用廉價的代課教師。
其實,正式教師在中國並不短缺,甚至已經供過於求。《中國經濟周刊》引述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鍾秉林表示,以2008年為例,中國有93.6萬人獲得教師資格證,但學校錄用的新教師卻只有25萬人。
正式教師實供過於求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博士員儲朝暉對本報表示,當不上正式教師的師範畢業生中,多數會轉行,但很少會選擇到貧困鄉村去任教。他認為,要使代課教師獲得與正式教師相同的待遇,需要教育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多個部門協調。但只要地方領導重視,代課教師問題的解決也不難。目前已經明令解決代課教師問題的湖北、陝西、重慶和廣東4省市中,重慶和廣東均已開啟代課教師「轉正」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