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星發展ADR有苗頭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1月08日 05:35
2010年11月08日 05: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新加坡交易所近日連番動作,10月22日開始推出美國預托證券(即ADR)買賣,隔2天便又宣布將與澳洲證券交易所合併,高價(以公告前澳交所收市價加37%溢價)收購澳交所,打算組成亞太地區第一家泛區域證交所。

新交所與澳交所合併,香港的證券界人士不當是一回事。不少分析認為2所合併後的市值只有120億美元,上市公司總市值1.9萬億美元,與港交所的250億美元市值和上市公司2.7萬億美元總市值相比,還有一大段距離。何况香港背靠中國,香港證券市場不愁發展空間。港、新2個證券交易所可算是歡喜冤家,不斷的在角力。新交所在1999年12月1日完成重組,成為亞洲地區第一家公司化的交易所。港交所則在2000年3月6日成立。港交所於2000年6月27日以介紹方式在香港上市,新交所則在2000年11月23日以公開招股和配售上市。彼此亦步亦趨。港交所得天獨厚,背靠中國,成為中資企業向海外集資的首選市場。新加坡另闢蹊徑,專門吸收中國大陸的中小企業上市。論成績,新加坡難敵香港;論努力、創意,香港則追不上新加坡。

或挖走部分港交易量

2所合併,香港傳媒廣為報道。但新交所買賣ADR,香港不見報道。新交所買賣ADR的新聞,早在3月初已有外電報道。新交所安排買賣的首批19家ADR,全是業務、大股東都在中國的企業。新交所買賣別個市場證券,早有經驗。在2001年底,新交所便與澳交所合作推出共同交易(co-trading),部分澳洲上市公司可以透過新交所以澳元買賣,但不用受新交所上市條例監管。這次引入中國企業ADR,是共同交易的變調。部分ADR有以H股或紅籌股在香港上市(如中移動、中石化等),新加坡是有可能挖走部分交易量。現在ADR每天成交量6000萬美元,部分(像東方航空)的成交量已經是美國市場的一半。

ADR異地上市,不是新加坡獨有。香港也有ADR買賣,港交所納指7雄,上市近10年,成交寥寥無幾。納指7雄失敗,是因為這7家科技公司的業務以美國為主,香港開市時是美國深夜,公司沒有什麼新的消息。證券市場是買賣信息的市場(market for information),沒有新信息,自然買賣兩閒。如果上市公司經營業務和交易市場在相同時區,公司在辦公時間會不斷有新信息進市,自然會刺激有關證券的買賣。新交所的ADR公司,業務在中國,時差只是2小時,交易量自然勝納指7雄。如果這19家掛牌成功,新交所進一步引進亞洲公司的ADR,是有可能發展成亞洲公司ADR的交易市場,甚至成為美國以外的ADR 集資市場。

鋪墊成亞洲股票交易樞紐

新加坡蕞爾小國,缺乏強大經濟後盾,但自強不息,對金融服務業的創新能力,遠勝香港。今次新交所買賣ADR,是澳股共同交易的延伸,鋪墊新交所成為亞洲企業股票交易的樞紐。這亦是配合打造新加坡成為環球資產管理中心的舉措。這個野心能否成功是後話,但視野與觸覺,足令香港同業汗顏。

陳茂峰

CFA,CFPC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mfchan@nobleapex.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