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長短債息 如何分析?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1月08日 05:35
2010年11月08日 05: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聯儲局再次啟動印鈔機,資產價格無可避免地會持續上漲。這對美國國債孳息率及通脹又有何影響?

長債對通脹敏感先升

圖中顯示自1985年以來,30年期與10年期國債孳息率差額與美國通脹關係,期間30年期與10年期國債息差曾經出現5次高位(1987、1992、1997、2002以及現在,通常相隔5年)。筆者發現歷來通脹見底大多先於國債息差見頂,然後當息差收窄時,通脹率便不斷上升,而且此5次高位出現的時期皆有一個共通點:美國不是股災,就是經濟衰退。固然,1994年例外,通脹率在息差見頂後再次下跌,但在1990至1995年間,通脹率整體保持平穩。

那為何30年期與10年期國債息差對通脹具前瞻性?由於長債對通脹較敏感,每當通脹見底回升及通脹預期產生下,長息率先作出反應,長短債息因而拉闊。事實上,通脹此時已經見底。其後當通脹跟上時,短債孳息再次追上,即使在長短息差收窄下,通脹仍然趨升。

通脹上升 長短債息收窄

套用於現况,30年期與10年期國債息差已扯高至近20年高位,上述分析證明,通縮時代已經過去,故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仍然擔心通縮再臨似乎有點杞人憂天。况且10年期抗通脹債券打和孳息不斷上升,反映通脹預期不斷升溫,因此10年期或更短的國債孳息率跟上只是時間問題,實體通脹來臨已不遠矣!

QE2面世,美元長期弱勢已經難改。所謂「通脹猛於虎」,美元弱勢與通脹重臨,聯儲局又如何應對?

劉振業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資金部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