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古˙畫中有不少售賣糕點的店舖。糕點一直是品茶的好拍檔,也是中國傳統特色的體現。有指中秋節吃月餅初見於宋朝,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小餅」指的就是月餅。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這樣描述汴京美食之豐富﹕「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原來宋代流行夜市,街道兩旁都是各種庶民活動,好像說書、卜卦等,美食更是少不得。
傳統糕點檔 買少見少
今˙香港街頭小吃林林總總,熱鬧非常,但售賣傳統糕點的卻不多。在牛頭角街市擺檔的娟姐店面有售賣白糖糕、缽仔糕等傳統中國糕點。她坦言這些懷舊小吃近年銷情不太好﹕「一般都是老人家或低下階層人士來買,因為比較便宜,例如我們白糖糕售兩元一塊。」娟姐說,所掙的錢不多,但不敢貿然加價,因為看見老人家用這兩元也「諗過度過」。娟姐的店月租要萬多元,年中無休的她唯有兼賣中式麵條、魚丸等以增加收入。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