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釐清主題及早約訪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1月11日 05:35
2010年11月11日 05: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通識科給學生的自由度很大,正因如此,學生在選專題報告題目時,往往感到無從入手。以我為例,高補通識科選修單元是「人際關係」及「現代世界」,當時老師跟我們說﹕「人際關係是大課題,很多學校也會選修,若選擇這個範疇,競爭或會很大。而選修現代世界的學校較少,競爭稍小,容易爭取高分。」我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我亦知道自己對人際關係感興趣,故選擇了這個範疇研究。

在選定範疇後,繼而要訂立題目。我認為擬定題目要盡量給別人新鮮感,老生常談的話題應剔除。而我則選擇了常引起爭議但從沒結論的題目——同性戀。

第一身接觸 豐富內容

我採用了問卷調查及專訪,分別針對不同的對象研究。我希望探討同性戀者對自身的看法,繼而找出他們與普羅大眾之間的差異。初期,我嘗試聯絡相關人士專訪,可是身邊合適的對象不多,而且大多不願意分享個人看法。後來,只有利用人脈網絡,透過朋友作中介人、尋找同性戀機構等,而這個訪尋過程花上不少時間,故我建議同學,一旦訂立題目釐清主題後,便要盡快物色合適對象,安排訪問。

慶幸地,我最終找到男同性戀者及女同性戀者訪問。通過第一身的接觸及訪問,不但令我對同性戀者加深了解,在撰寫報告上,我更可引用別人第一身經歷,豐富內容,加強說服力。

問卷調查樣本比例平衡

我的問卷調查主要是針對普羅大眾對同性戀的看法、認知及接受程度擬定問題。我除了在學校各級別派發問卷外,還到街上、大專院校、大學、教會、社會機構派發問卷,令樣本的男女、年齡比例平衡,當中亦有包含了不同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的大眾。

在資料分析方面,我採取了雙重分析方法,例如在同一年齡組別中,男性的看法是怎樣?女性的看法與男性有何差異?我亦利用宗教信仰、知識程度這兩個角度,加以分析。另外,同學整理數據時,應先把問卷資料分門別類,歸納重點,再利用電腦軟件製作圖表。然後,可根據圖表的內容詳細解說,有需要時則以數據比較。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