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英國首相卡梅倫昨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大讚中國經濟崛起,也要求中國協助全球經濟再平衡。卡梅倫沒公開提及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然而卡梅倫無視中國反對,堅持在西裝翻領戴上罌粟花胸針,以紀念英國戰爭死者,卻令訪華之旅蒙上陰影。中方官員指罌粟花令人想起鴉片戰爭。
作為劉曉波獲獎後首位訪華的西方領袖,卡梅倫的中國之行備受外界關注,尤其是他會否提及劉曉波和人權問題。昨日在北大的演講中,卡梅倫在提到中國政治問題時也相當小心。他說:「中國近年來在經濟上的自由發展讓中國和世界獲益匪淺,我希望這能讓中國享有更大的政治開放度。我堅信,確保繁榮和社會穩定的最好辦法,是讓經濟和政治同步發展。」
卡梅倫未公開提劉曉波
然而卡梅倫沒有具體提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英國《泰晤士報》稱,卡梅倫在周二的晚宴上,曾與溫家寶提過監禁劉曉波的問題,中方官員則要求英方官員,不要在公眾場合提及「具體個別案件」。卡梅倫在演講中稱,英國「真誠而深切地」關注中國的人權問題,呼籲中國加強政治開放和自由,又說英國的法治和言論自由,「令我們的政府更好、我們的國家更強」。有在場北大學生問他,「為什麽外國領導人訪華時總要在民主問題上說教?」「你想從中國身上學到什麼?」卡梅倫答稱「這個只是演講,而不是說教」,又說希望從中國學習如何辦好奧運。
卡梅倫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談論經濟問題。他稱中國對於歐洲是個機遇而不是威脅,並表示願意幫助中國獲歐盟確認其「市場經濟」地位。但他同時稱,中國作為新崛起的一個超級經濟體,有責任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擔當領導作用,希望中國能在即將舉行的G20峰會上,「進一步開放市場,逐漸國際化自己的貨幣」,幫助全球經濟增長。他表示,若沒有北京採取行動,協助全球經濟再平衡,「資金從世界一邊轉移到另一邊的浪潮,將威脅到全球經濟」。針對中國貿易順差巨大,美國正要求由IMF監督G20各國的貿易順逆差,從而實現「全球經濟平衡」。
中方促棄戴 英拒絕
然而卡梅倫與他領導的歷來最大訪華代表團,在訪華行程中,全都在西裝翻領戴上罌粟花胸針,卻惹來中方官員的不滿。
英方代表團戴上罌粟花,是要紀念本周四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92周年。當年西歐主要戰場上遍地長滿罌粟花,令它在英國成了戰爭死難者的象徵。為紀念一次大戰,每年11月,罌粟花胸針都會在英國大量發售,為退役老兵作慈善籌款,很多國民都會佩戴罌粟花紀念一戰死難者。
然而對中國人來說,罌粟花卻有截然不同的意義,代表了英國殖民主義侵略。今年正是鴉片戰爭170周年,當時滿清政府因為戰敗,被迫割讓香港予英國。中方官員認為罌粟花容易令人想起鴉片戰爭,嚴肅要求卡梅倫等人不要佩戴,但卻被拒絕。
英方一名官員透露:「中方人員通知我們,戴着罌粟花並不合適,因為容易令人想起鴉片戰爭。我們回應,罌粟花對我們意義重大,我們會繼續佩戴」。
中英簽212億合約 遠遜中法
卡梅倫今次率領多達43名英國商界代表訪華,原欲幫英國商界大力開拓對華生意,但《泰晤士報》稱,雙方只簽了約212億(人民幣.下同)合約,包括了勞斯萊斯與中國東方航空簽訂的79.5億元訂單;相比下,較早前胡錦濤訪問法國,中法雙方簽訂1272億元合約,是今次英國代表團合約數額的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