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華晨純炒概念合投機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1月11日 14:58
2010年11月11日 14:58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跌209點,收報24500點,成交金額1092億元。汽車股逆市炒上,但由頭升到尾並以高位收市的,則只有估值處於天文數字的華晨(1114)。筆者認為,市場對於內地豪華汽車市場信心「爆棚」,情况猶如金融海嘯前的紙業股一樣,無論估值有多高均不乏捧場客,隨着昨日成功破頂,進取者不妨短線投機性買入。

華晨今明兩年預測市盈率高達36倍和26倍,以一隻汽車股來說實屬天文數字,但由8月底開車至今,股價卻幾乎有升無跌,只曾於10月底出現過一輪調整,由8.4元的歷史新高調整至大約6.6元水平。但近期公布的汽車銷售數字理想,再度證明銷量可在高位徘徊,汽車股再有炒作,華晨昨日便創出新高8.43元。

現時股價3倍於合理估值

但以超過30倍的估值「投資」華晨,市場是不是瘋了?可以是亦可以不是。汽車面世已百年,整個行業相當成熟,市場規模有多大亦能以科學方法推斷,因此不會是一個暴利行業,市盈率一般僅12倍左右,以3倍於合理的估值買入絕對有問題。

不過,將寶馬放在中國,倒也還說得過去。內地人雖然富有,但畢竟數量有限,豪華車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來自各級官員。據一些非正式統計,中低層幹部數目以千萬計,高級的則以百萬計,而一個有趣的說法就是每26個中國人就供養一個官。內地現已批准官員或部門購買寶馬,作為當前最趨之若鶩的豪華汽車品牌,需求有多大可想而知。

合營谷產能 擁盈利暴升概念

問題是產能。現時華晨寶馬合營年產能才6萬至7萬輛,很難滿足內地市場需求,這個才是今年市盈率逾30倍的問題所在。合營會分階段將年產能提升至30萬輛,假設全數應市,理論上純利便可急增4倍至5倍,以這個「概念」計算,30多倍的市盈率,「很快」便會降至單位數字。

其實海嘯前的紙業股情况一樣。紙業股亦只是工業股,理應只有10倍到12倍市盈率,但持續增產令市場預期純利急增,市盈率動輒達到30倍,但每逢出業績又可獲重估。現在故事一樣主角不同,相信華晨仍未玩完,進取者不妨留意。

撰文:張兆聰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