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北札記﹕政治失語 只剩潑婦罵街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1月13日 05:35
2010年11月13日 05: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台灣自民主化之後,政界缺乏理念,政黨競爭既無義理之辨,亦無議題之爭,最近電視名嘴鄭弘儀的粗口風波,更顯示政治人物已經失語,既不能宣揚理念,也無法設定議題,只剩低俗的粗口對罵。

名嘴粗口罵馬英九惹風波

台灣政論節目名主持鄭弘儀在為民進黨候選人助選時以粗口辱罵馬英九,引發風波。鄭翌日公開道歉,民進黨政要亦低調因應,擔憂選情受到影響,藍營則藉機窮追猛打。豈料鄭弘儀上電視後反向操作,在節目中再與其他政論節目對罵,雙方都藉此炒高收視率。

部分綠營擁躉指出,擔憂粗口風波影響選情根本是「惺惺作態、假斯文」,不只為鄭弘儀的失言尋找藉口,還進一步煽動粗口升級,除了「幹」字的三字經,什麼「祖宗十八代」之類的話都罵了出來。激情的觀眾除致電烽煙現場猛吐髒話,網民也在網上加入戰圈,網上流行的「趕羚羊」、「草枝擺」等諧音粗口漫天飛舞,蔚為奇觀,讓這場粗口風波欲罷不能。

每逢選舉期間台灣出現激情語言並不令人意外,但從未像今次這麼低俗。以前政客在公開場合偶有失言,最後都公開道歉息事寧人,今次風波擴大、惡化,主要還是媒體為收視率考慮下的商業操作。許多綠營人士雖擔憂選情受影響,但政治既要與媒體結合,就得承受這種代價。

理念喪失 迎合媒體谷收視

台灣政治人物從理念激情轉成粗口對罵其來有自。在民主化之前,政治競爭主要是理念之爭,民主化之後,除了選票與政權,政治人物找不到可以凝聚群眾的理念,連帶失去議題設定的能力,難怪國民黨與民進黨兩黨推出的政策皆搖擺不定,甚至前後矛盾。

2000年政黨輪替之後媒體與政治結合緊密,令政治操作加進了媒體收視率等商業因素,原先政治人物說服選民的話語能力轉給了「名嘴」,令政界在缺乏理念與議題後進一步喪失語言能力,當政治人物連謊言都不會講、也懶得講,只剩潑婦罵街時,實在是台灣民主政治的黑暗時期。

金柚子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