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個財政年度只過了3季,但四大會計師行之一的德勤昨率先預測,本年度特區政府將會「大水浸」,最終盈餘或高達733億元,較政府的252億元赤字預算相差近千億元,單是下半年的印花稅和賣地收入,預料會較去年同期增加130億元,故建議政府提供供樓和醫保扣稅,以及按通脹率5%調高個人免稅額回饋市民,有政黨則倡議設立基金,穩定交通費。
印花稅賣地料增130億
政府早前公布本年度4至9月錄得的實際赤字為184億元,較09年度同期錄得的648億元赤字大幅縮減,德勤會計師行稅務合伙人羅盛慕嫻說,單以09年10月至今年3月政府錄得907億元實際盈餘作今年同期盈餘預測,再加上下半年的印花稅和賣地收入,料較去年同期各增80億元和50億元,即使扣除施政報告中的種種利民派錢措施涉及的120億元,今年財政年度盈餘預計有逾700億元。
建議增供樓醫保扣稅
觀乎政府過去10年的財政預算,共有8年屬赤字預算,但其中4年最終錄得大量盈餘,07/08年度的財政預算與實際更相差982億元(見表)。
羅太建議,政府從稅務還富於民,如增設「自住居所貸款本金扣除」優惠,另可為購買醫保納稅人提供每年2萬元稅務減免。
對於政府可如何「派錢」,民建聯李慧琼說,針對市民面對昂貴交通費開支,該黨正構思成立「票價穩定基金」,若公共交通工具費加幅高於通脹,差額便由基金支付,政府可選擇直接補貼交通工具公司,或把差額發放予市民,但建議詳情尚在研究。
指加印花稅難打擊炒樓
至於有指政府欲透過徵收額外印花稅穩定樓市,羅太不諱言,印花稅只向買家徵收,對打擊賣家炒樓根本無用,她反建議政府可硬性向在一或兩年內把物業轉手的業主(不論是港人還是境外人士)一概從賣樓收入徵收約12%「物業利得稅」,將更為見效。